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明月东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赫图阿拉与众大臣、旗主以及贝勒们说腻了显赫战果的努尔哈赤,似乎终于记起了宽甸一带的小刺。后金境内的粮食已收获完毕,那些八旗旗丁们大多也正闲着无事,这使得这根小刺不舒服的感觉总算上升到后金高级武官们的大脑之中。
海西、东海一带零星传回的消息并未抵达努尔哈赤的案头,类似的騒乱、叛逃并不仅仅是辽东卫所的专利,认真追究的话,八旗兵便不用再有一刻消停。那些偏远地区仅能算做努尔哈赤的后备粮仓,再加上附近本就人烟稀少,能与努尔哈赤匹敌的势力怕还没出生,而留下的人在努尔哈赤的眼里几乎只能算作一般劳力,连征调战兵都不会想到他们。这种忽略使得术虎的八百多骑兵可以横行无阻,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地实施苏翎的种种举措,并且队伍也在逐渐扩展。等到努尔哈赤终于想起要到东海煮盐的时候,才发现那一带居然有盐流入赫图阿拉,捷足先登的人不仅有盐控制着近千里的区域,且拥有机动灵活、骁勇强悍的武力。这些都是后话,不论努尔哈赤会如何面对消息闭塞的后果,眼下,他首先将目光略微扫过宽甸一带。
宽甸边界附近游骑的不断失踪,以及浑江北岸一带不少村落失去联系,这些终于让努尔哈赤产生警觉。在亲自过问之下,无数游骑、哨探被派往宽甸一带。尤其是那些汉人哨探,这些人与千山堡的哨探几乎拥有同样的山林本能,再加上面孔语言的便利,在哨探上比女真游骑更具有优势。但即便如此,游骑与哨探依旧不断失踪,竟然是一个都未传回消息。努尔哈赤本能地意识到那一地区存在某种力量,而且组织严密,至少这防范措施要比辽东边墙一带严密。当然他不知道那些游骑哨探大半死在密林中的陷阱与毒箭之下,而其余的,不是被捉,便是被当场砍成肉片。
俗话说百密一疏,这严密防范终究不能将千里山林都变成一扇铁门,在失去近两百多人马之后,终于有一队汉人密探带回千山堡的消息。只是此人至多深入到能看见千山堡的位置,这已是极限。根据所见判断,千山堡约有近千人的武力,不属于明朝辽东人马,也不象任何其他部族,来历竟然十分神秘。努尔哈赤疑惑之余,将新近荣升“抚西额驸”李永芳唤来询问。李永芳细细回忆,与努尔哈赤一样,对于千山堡苏翎所部,大多是耳闻而已,从未上升到正式行文作为一件大事放在辽东的议事日程上,但民间逃军之间流传甚广,这李永芳自然也是从这里得知。随即苏翎的名字出现在努尔哈赤的眼前,因情况所知甚少,努尔哈赤只对苏翎的逃军身份甚感兴趣。无论努尔哈赤如何交代李永芳,在这年秋天,一个用汉地文人的话说叫“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李永芳率领五百多人马开始向千山堡方向挺进。
有赫图阿拉往千山堡,实际上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沿浑江北岸向鸭绿江方向行进,然后选择一处渡口过江,但这一带山高林密,仅寻找合适渡口便能花费一月的功夫,是故这一带人烟一直处于稀少状态,也只有千山堡的苏翎才会走这条没人选择的道路,这自然也是被迫。另一条则是翻越牛毛大山,攀越天险坎川岭,直抵牛毛邬,那里便是努尔哈赤麾下的最边缘,也是唯一能够不断收到消息的女真聚居区。随后往东南则可直抵宽甸边墙,往东北则是千山堡。这往宽甸一带是越走越宽,到处是可供大队人马行进的宽阔河谷,而往千山堡则算是进入密集的山林,根本就无路可通,大概除了猎人,是无人前往那一带的,这也是为何逃军逃民能够幸存的原因之一。
千山堡的哨探小队在李永芳翻越坎川岭时便发现敌踪,这是一个两人小队,完全是猎人打扮,与牛毛邬的猎人没有任何外观上的差别。当大队人马出现在视野当中之时,不及辨别人数,便有一人立即飞快返回报信,留下一人作后续观察。这种处置是经过赵毅成的精心考虑的,先传警讯,再做后续收集。哨探在密林中沿着熟悉的山路七扭八转,在下一组哨探处回合驻留人马,随即一骑养精蓄锐精力十足的骑兵立即起身赶往下一站,如此交相传递,直抵千山堡。而后面一人则潜伏不动,细细数明人马数目,器械、粮草等详尽讯息,待得大队人马过后,才悄悄起身,往密林中隐去。这样的预警系统相差只有半日,赵毅成已经得知具体的来敌情况,而此时千山堡已经集结了全部骑兵,堡内守御的男人女人们,也都得到通知,令留心消息,一旦信号传来,便立即按事先布置的人员位置各就各位,上墙防守与搬运物质器械的各有规定的路线行走,这已经演练数次,毫无差错。
当得知只有五百人马时,苏翎与郝老六不禁相视一笑,均觉眼下这般动静未免过于紧张了。
“大哥,咱们是不是撤了警讯?”胡显成也颇显乐观,觉得让堡中人众如此紧张没什么必要了。
“不用,”苏翎考虑片刻,说道“将当一次整训吧。这多练一次,便多熟悉一分。不过,要交代清楚,我给你们讲的狼来了的故事,可别用到咱们自己身上了。”
“是,我明白。”胡显成正色道。
“大哥,咱们去多少人?”郝老六问道,这术虎所部以外,千山堡剩余的骑兵加上新近收补的战力,足有两千人,这后续的仍然是来自宽甸一带的逃军,抚顺清河一战之后更多,在经过筛选之后,将那些的确不能死战的人剔除,千山堡终于将术虎所部出征留下的空缺补足,战力丝毫不减。
苏翎对郝老六地建议一时未决。瞧着校场上集合地骑兵们不住地打量。按说这五百人来犯。出动一千人马都算奢侈了。过多地人马将白白消耗军事物资。这对千山堡来说还是比较重要地。
“都去。”苏翎终于下了军令。对于军队来说。没有比实战更能检验战力地办法了。用这股人马来磨合苏翎所部地战力。足以抵消消耗部分。
“是。”郝老六果然如苏翎估计那般。早就等着这个答案。带兵之人。哪里嫌少呢?千骑卷平岗。这威风可不是随时都能摆一摆地。
大队铠甲骑兵鱼贯而出。一出千山堡堡门。立即在各自队长地带领下抽上一鞭。战马立即放开四蹄。将大片地烟尘拉出长长地一片。然后在不远处地山谷中隐去。而千山堡地人只能在堡墙上看到不断腾起地烟雾在山谷中起伏、消散。但那千骑奔腾地气势却久久挥之不去。
这出门一刻。是苏翎特意交代地。要地便是这般士气。而一旦进入山谷。大队便都慢了下来。目前敌人来势不明。还需等待赵毅成地哨探回报。走得再快也得知道方向才好。千山堡内早已为这种临时出征准备下足够地装备物资。整个骑兵大队几乎是小半刻之间便能将所有地装备都收拾妥当。每一名骑兵都已配备上千山堡地制式装备。粮草地携带尤其被简化到最少地配置。这最小指地是人员马匹地辎重配备。实际上每个骑兵本身便携带有五天地口粮。至于马料。只携带有一部分。眼下地山野可以提供足够地补充。关于战马地喂养问题。苏翎等人也经过长久地考量。虽说这马匹不用专门地马料饲养。会有马力不足地问题。但此时苏翎地骑兵准确地说应该是骑马地步兵。作为运动工具地马匹。不需要作为攻敌地必备之物。况且这山地之中。哪儿有骑兵大队冲锋地机会?是故苏翎所部根本不在乎马匹地损失。人员安全被放在绝对地第一位。种种举措使骑兵们不仅防护得到足够地加强。且在给养上也毫无缺乏地困难。重要地是心理上拥有足够地信心。这种军队素质在每一个朝代最初其实都有存在。即便现在地努尔哈赤地人马。按说也是拥有这样地状态。也只有明朝军队。数百年地腐蚀之下。从上到下都是一滩烂泥。
值得一提地是。千山学堂地学员组成地炮队只带来两门虎蹲炮。两门灭虏炮。每门炮由五人掌控。火炮以及火葯炮弹铁子之类地。共计十匹马。五匹人员骑乘。五匹驮运。经过专门设计地驮具使得火炮可以安稳地放置在马背上。虎蹲炮不过三十六斤。灭虏炮近百斤。一匹马足够驮运。而所需火葯铁子石子之类地都已用布匹或是皮革分装成小包。既防潮。也能加快装填速度。不必临时再来称量火葯分量。虎蹲炮可以直接放在地上使用。灭虏炮则有专门地器具安置。明军一般是装在大车上使用。鉴于苏翎所部长期活动与山林谷地。这大车是不用考虑地。所以设计出组合式地抬架。用一匹马专门驮载。只消片刻功夫。便能装妥。而百斤地灭虏炮。两人便可抬起安置。当然炮队有两个骑兵小队专门护卫。这次苏翎将其带着同行。一方面是检验那些改进地效果。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学员。也是一次深刻地历验。炮队地二十人自然不都是学员。装填火葯以及燃放才需要专业人员。其余地则是有着较大气力地大汉。当然在苏翎地指示里。这些大汉不仅仅是出气力者。学会所有一切。才是最高标准。
学员们的成果还有那部弓弩,在成批打造之后已经装备到每一个骑兵身上,三十步的射程足有带来更多的杀伤效果,在实战中是否有效,也是这批学员们要做的功课。
这边苏翎不紧不慢的行军,走的路线都熟悉已久,各部骑兵不过是按部就班地沿用惯例行事,前置小队撒出近百里,左右游骑四下穿梭,这安全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可疑之处。更别说赵毅成的哨探队伍早已接到集中使用的通报,无数双眼睛从密林之中,从高高的山岗上,从河边的草丛里窥视着一切可疑的动静。
李永芳一部大摇大摆地沿着河谷穿行,苏翎所部已然调动完毕之时,这些大胜之下的后金士兵完全没有考虑到危险的可能。努尔哈赤在宽甸一带一向是没有对手,不过是一些游骑便能将边墙上无数火炮、弓箭逗得如同过年的爆竹。但尽管热闹,却是不见有人出战。这是多年的惯例,那些秋后烧荒的辽东军马,放火是一把好手,但从未想过要追进山林。这些不过是这一两年才在苏翎所部出现后才安静下来。那李永芳带着特别使命,同时这初降之后所得到的盛情款待以及另眼相加让其内心说不出什么滋味,只是那微小的负罪感很快便消失无形。面对努尔哈赤的兵锋李永芳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棋子,这偶然的命运转折让其担负起归降标本的使命。无论怎么想,李永芳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昔日战友的唾骂,至于效果如何,要看努尔哈赤怎么想,而不是真正劝降了几人。这一次也不例外,这苏翎,李永芳仅仅耳闻一二,知道原是振武营的一个小小的百户,这种身份多如牛毛,辽阳城里一抓一大把,哪个不是因功授职的世袭武职?千户、指挥都是多不胜数,何况百户这个级别?就算是在李永芳自己麾下也必然是个毫不起眼的人物,名字能否记得清都很难说,他亲自编造的虚假名单上有不少都在记忆里成为浆糊,孰真孰假,任谁难知。此时抵达牛毛邬后,得到牛毛邬那些女真村落的热情款待,李永芳与属下兵马都喝酒吃肉,放心地将翻山越岭之后的疲劳丢在炕洞里。
这牛毛邬战略地位重要,但却没有什么重要人物,也无从谈起驻守兵马,这“抚西额驸”的头衔还是获得了足够的尊重。这里不比赫图阿拉,没有大臣、贝勒之类的眼神躲避,那当地管事虽然不擅吹捧,但伺候得也是足够细致,就差没送上一个小巧女子暖脚铺床了。不过,那随行的两百后金战兵的牛录却让李永芳心里暗骂,但也只能憋在肚子里。据说此人是努尔哈赤身边跟随已久的一个人物,这虽说明里由李永芳带队,所有人马全部听令行事,但在得知此人身份之后,这二百人是来助阵还是监视,便成了李永芳的心病。这样的心思居然占了八成的精力,反倒将此行的真正目的放在一边。在这些人的印象里,不过是近千人的部落村子,就算都拿起刀枪拼杀,单凭那二百人就足够应付了。努尔哈赤最初起兵不就是十三副铠甲,近五十人的家底么?只要够狠,够血腥,怕是单凭一副狰狞的面容便能征服一个村落。后金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打下的,对于势力较大的部族,一战便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攻占部落中心村镇之后,边缘地区都是如这般的小队人马负责解决,那位牛录便是此中好手,帮努尔哈赤解决的村子没有八十也有一百。
就在李永芳以及牛录坐着不知是好是坏的秋梦之时,苏翎所部已连夜抵达预定地点。长期的谋划使得苏翎所部面临此种威胁拥有数种应对措施,从牛毛邬进犯千山堡的路上,适合埋伏的山谷、狭地随处都是,赵毅成的哨探已将各处都标记在地图之上,并赋予只有己方才知的特殊称谓,各部骑兵队长已是耳熟能详,只消下达指令,设伏的各个环节便相应而动。再没有比这一带更适合伏击的地方了,就连郝老六提出反问,若是换作苏翎所部是另一方,如何进攻这样的问题时,苏翎都一时难以回答,几经商讨之下,最好的办法却是,四面合围。若仅仅是人数相当或者两倍之敌来犯,必将遭... -->>
在赫图阿拉与众大臣、旗主以及贝勒们说腻了显赫战果的努尔哈赤,似乎终于记起了宽甸一带的小刺。后金境内的粮食已收获完毕,那些八旗旗丁们大多也正闲着无事,这使得这根小刺不舒服的感觉总算上升到后金高级武官们的大脑之中。
海西、东海一带零星传回的消息并未抵达努尔哈赤的案头,类似的騒乱、叛逃并不仅仅是辽东卫所的专利,认真追究的话,八旗兵便不用再有一刻消停。那些偏远地区仅能算做努尔哈赤的后备粮仓,再加上附近本就人烟稀少,能与努尔哈赤匹敌的势力怕还没出生,而留下的人在努尔哈赤的眼里几乎只能算作一般劳力,连征调战兵都不会想到他们。这种忽略使得术虎的八百多骑兵可以横行无阻,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地实施苏翎的种种举措,并且队伍也在逐渐扩展。等到努尔哈赤终于想起要到东海煮盐的时候,才发现那一带居然有盐流入赫图阿拉,捷足先登的人不仅有盐控制着近千里的区域,且拥有机动灵活、骁勇强悍的武力。这些都是后话,不论努尔哈赤会如何面对消息闭塞的后果,眼下,他首先将目光略微扫过宽甸一带。
宽甸边界附近游骑的不断失踪,以及浑江北岸一带不少村落失去联系,这些终于让努尔哈赤产生警觉。在亲自过问之下,无数游骑、哨探被派往宽甸一带。尤其是那些汉人哨探,这些人与千山堡的哨探几乎拥有同样的山林本能,再加上面孔语言的便利,在哨探上比女真游骑更具有优势。但即便如此,游骑与哨探依旧不断失踪,竟然是一个都未传回消息。努尔哈赤本能地意识到那一地区存在某种力量,而且组织严密,至少这防范措施要比辽东边墙一带严密。当然他不知道那些游骑哨探大半死在密林中的陷阱与毒箭之下,而其余的,不是被捉,便是被当场砍成肉片。
俗话说百密一疏,这严密防范终究不能将千里山林都变成一扇铁门,在失去近两百多人马之后,终于有一队汉人密探带回千山堡的消息。只是此人至多深入到能看见千山堡的位置,这已是极限。根据所见判断,千山堡约有近千人的武力,不属于明朝辽东人马,也不象任何其他部族,来历竟然十分神秘。努尔哈赤疑惑之余,将新近荣升“抚西额驸”李永芳唤来询问。李永芳细细回忆,与努尔哈赤一样,对于千山堡苏翎所部,大多是耳闻而已,从未上升到正式行文作为一件大事放在辽东的议事日程上,但民间逃军之间流传甚广,这李永芳自然也是从这里得知。随即苏翎的名字出现在努尔哈赤的眼前,因情况所知甚少,努尔哈赤只对苏翎的逃军身份甚感兴趣。无论努尔哈赤如何交代李永芳,在这年秋天,一个用汉地文人的话说叫“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李永芳率领五百多人马开始向千山堡方向挺进。
有赫图阿拉往千山堡,实际上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沿浑江北岸向鸭绿江方向行进,然后选择一处渡口过江,但这一带山高林密,仅寻找合适渡口便能花费一月的功夫,是故这一带人烟一直处于稀少状态,也只有千山堡的苏翎才会走这条没人选择的道路,这自然也是被迫。另一条则是翻越牛毛大山,攀越天险坎川岭,直抵牛毛邬,那里便是努尔哈赤麾下的最边缘,也是唯一能够不断收到消息的女真聚居区。随后往东南则可直抵宽甸边墙,往东北则是千山堡。这往宽甸一带是越走越宽,到处是可供大队人马行进的宽阔河谷,而往千山堡则算是进入密集的山林,根本就无路可通,大概除了猎人,是无人前往那一带的,这也是为何逃军逃民能够幸存的原因之一。
千山堡的哨探小队在李永芳翻越坎川岭时便发现敌踪,这是一个两人小队,完全是猎人打扮,与牛毛邬的猎人没有任何外观上的差别。当大队人马出现在视野当中之时,不及辨别人数,便有一人立即飞快返回报信,留下一人作后续观察。这种处置是经过赵毅成的精心考虑的,先传警讯,再做后续收集。哨探在密林中沿着熟悉的山路七扭八转,在下一组哨探处回合驻留人马,随即一骑养精蓄锐精力十足的骑兵立即起身赶往下一站,如此交相传递,直抵千山堡。而后面一人则潜伏不动,细细数明人马数目,器械、粮草等详尽讯息,待得大队人马过后,才悄悄起身,往密林中隐去。这样的预警系统相差只有半日,赵毅成已经得知具体的来敌情况,而此时千山堡已经集结了全部骑兵,堡内守御的男人女人们,也都得到通知,令留心消息,一旦信号传来,便立即按事先布置的人员位置各就各位,上墙防守与搬运物质器械的各有规定的路线行走,这已经演练数次,毫无差错。
当得知只有五百人马时,苏翎与郝老六不禁相视一笑,均觉眼下这般动静未免过于紧张了。
“大哥,咱们是不是撤了警讯?”胡显成也颇显乐观,觉得让堡中人众如此紧张没什么必要了。
“不用,”苏翎考虑片刻,说道“将当一次整训吧。这多练一次,便多熟悉一分。不过,要交代清楚,我给你们讲的狼来了的故事,可别用到咱们自己身上了。”
“是,我明白。”胡显成正色道。
“大哥,咱们去多少人?”郝老六问道,这术虎所部以外,千山堡剩余的骑兵加上新近收补的战力,足有两千人,这后续的仍然是来自宽甸一带的逃军,抚顺清河一战之后更多,在经过筛选之后,将那些的确不能死战的人剔除,千山堡终于将术虎所部出征留下的空缺补足,战力丝毫不减。
苏翎对郝老六地建议一时未决。瞧着校场上集合地骑兵们不住地打量。按说这五百人来犯。出动一千人马都算奢侈了。过多地人马将白白消耗军事物资。这对千山堡来说还是比较重要地。
“都去。”苏翎终于下了军令。对于军队来说。没有比实战更能检验战力地办法了。用这股人马来磨合苏翎所部地战力。足以抵消消耗部分。
“是。”郝老六果然如苏翎估计那般。早就等着这个答案。带兵之人。哪里嫌少呢?千骑卷平岗。这威风可不是随时都能摆一摆地。
大队铠甲骑兵鱼贯而出。一出千山堡堡门。立即在各自队长地带领下抽上一鞭。战马立即放开四蹄。将大片地烟尘拉出长长地一片。然后在不远处地山谷中隐去。而千山堡地人只能在堡墙上看到不断腾起地烟雾在山谷中起伏、消散。但那千骑奔腾地气势却久久挥之不去。
这出门一刻。是苏翎特意交代地。要地便是这般士气。而一旦进入山谷。大队便都慢了下来。目前敌人来势不明。还需等待赵毅成地哨探回报。走得再快也得知道方向才好。千山堡内早已为这种临时出征准备下足够地装备物资。整个骑兵大队几乎是小半刻之间便能将所有地装备都收拾妥当。每一名骑兵都已配备上千山堡地制式装备。粮草地携带尤其被简化到最少地配置。这最小指地是人员马匹地辎重配备。实际上每个骑兵本身便携带有五天地口粮。至于马料。只携带有一部分。眼下地山野可以提供足够地补充。关于战马地喂养问题。苏翎等人也经过长久地考量。虽说这马匹不用专门地马料饲养。会有马力不足地问题。但此时苏翎地骑兵准确地说应该是骑马地步兵。作为运动工具地马匹。不需要作为攻敌地必备之物。况且这山地之中。哪儿有骑兵大队冲锋地机会?是故苏翎所部根本不在乎马匹地损失。人员安全被放在绝对地第一位。种种举措使骑兵们不仅防护得到足够地加强。且在给养上也毫无缺乏地困难。重要地是心理上拥有足够地信心。这种军队素质在每一个朝代最初其实都有存在。即便现在地努尔哈赤地人马。按说也是拥有这样地状态。也只有明朝军队。数百年地腐蚀之下。从上到下都是一滩烂泥。
值得一提地是。千山学堂地学员组成地炮队只带来两门虎蹲炮。两门灭虏炮。每门炮由五人掌控。火炮以及火葯炮弹铁子之类地。共计十匹马。五匹人员骑乘。五匹驮运。经过专门设计地驮具使得火炮可以安稳地放置在马背上。虎蹲炮不过三十六斤。灭虏炮近百斤。一匹马足够驮运。而所需火葯铁子石子之类地都已用布匹或是皮革分装成小包。既防潮。也能加快装填速度。不必临时再来称量火葯分量。虎蹲炮可以直接放在地上使用。灭虏炮则有专门地器具安置。明军一般是装在大车上使用。鉴于苏翎所部长期活动与山林谷地。这大车是不用考虑地。所以设计出组合式地抬架。用一匹马专门驮载。只消片刻功夫。便能装妥。而百斤地灭虏炮。两人便可抬起安置。当然炮队有两个骑兵小队专门护卫。这次苏翎将其带着同行。一方面是检验那些改进地效果。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学员。也是一次深刻地历验。炮队地二十人自然不都是学员。装填火葯以及燃放才需要专业人员。其余地则是有着较大气力地大汉。当然在苏翎地指示里。这些大汉不仅仅是出气力者。学会所有一切。才是最高标准。
学员们的成果还有那部弓弩,在成批打造之后已经装备到每一个骑兵身上,三十步的射程足有带来更多的杀伤效果,在实战中是否有效,也是这批学员们要做的功课。
这边苏翎不紧不慢的行军,走的路线都熟悉已久,各部骑兵不过是按部就班地沿用惯例行事,前置小队撒出近百里,左右游骑四下穿梭,这安全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可疑之处。更别说赵毅成的哨探队伍早已接到集中使用的通报,无数双眼睛从密林之中,从高高的山岗上,从河边的草丛里窥视着一切可疑的动静。
李永芳一部大摇大摆地沿着河谷穿行,苏翎所部已然调动完毕之时,这些大胜之下的后金士兵完全没有考虑到危险的可能。努尔哈赤在宽甸一带一向是没有对手,不过是一些游骑便能将边墙上无数火炮、弓箭逗得如同过年的爆竹。但尽管热闹,却是不见有人出战。这是多年的惯例,那些秋后烧荒的辽东军马,放火是一把好手,但从未想过要追进山林。这些不过是这一两年才在苏翎所部出现后才安静下来。那李永芳带着特别使命,同时这初降之后所得到的盛情款待以及另眼相加让其内心说不出什么滋味,只是那微小的负罪感很快便消失无形。面对努尔哈赤的兵锋李永芳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棋子,这偶然的命运转折让其担负起归降标本的使命。无论怎么想,李永芳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昔日战友的唾骂,至于效果如何,要看努尔哈赤怎么想,而不是真正劝降了几人。这一次也不例外,这苏翎,李永芳仅仅耳闻一二,知道原是振武营的一个小小的百户,这种身份多如牛毛,辽阳城里一抓一大把,哪个不是因功授职的世袭武职?千户、指挥都是多不胜数,何况百户这个级别?就算是在李永芳自己麾下也必然是个毫不起眼的人物,名字能否记得清都很难说,他亲自编造的虚假名单上有不少都在记忆里成为浆糊,孰真孰假,任谁难知。此时抵达牛毛邬后,得到牛毛邬那些女真村落的热情款待,李永芳与属下兵马都喝酒吃肉,放心地将翻山越岭之后的疲劳丢在炕洞里。
这牛毛邬战略地位重要,但却没有什么重要人物,也无从谈起驻守兵马,这“抚西额驸”的头衔还是获得了足够的尊重。这里不比赫图阿拉,没有大臣、贝勒之类的眼神躲避,那当地管事虽然不擅吹捧,但伺候得也是足够细致,就差没送上一个小巧女子暖脚铺床了。不过,那随行的两百后金战兵的牛录却让李永芳心里暗骂,但也只能憋在肚子里。据说此人是努尔哈赤身边跟随已久的一个人物,这虽说明里由李永芳带队,所有人马全部听令行事,但在得知此人身份之后,这二百人是来助阵还是监视,便成了李永芳的心病。这样的心思居然占了八成的精力,反倒将此行的真正目的放在一边。在这些人的印象里,不过是近千人的部落村子,就算都拿起刀枪拼杀,单凭那二百人就足够应付了。努尔哈赤最初起兵不就是十三副铠甲,近五十人的家底么?只要够狠,够血腥,怕是单凭一副狰狞的面容便能征服一个村落。后金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打下的,对于势力较大的部族,一战便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攻占部落中心村镇之后,边缘地区都是如这般的小队人马负责解决,那位牛录便是此中好手,帮努尔哈赤解决的村子没有八十也有一百。
就在李永芳以及牛录坐着不知是好是坏的秋梦之时,苏翎所部已连夜抵达预定地点。长期的谋划使得苏翎所部面临此种威胁拥有数种应对措施,从牛毛邬进犯千山堡的路上,适合埋伏的山谷、狭地随处都是,赵毅成的哨探已将各处都标记在地图之上,并赋予只有己方才知的特殊称谓,各部骑兵队长已是耳熟能详,只消下达指令,设伏的各个环节便相应而动。再没有比这一带更适合伏击的地方了,就连郝老六提出反问,若是换作苏翎所部是另一方,如何进攻这样的问题时,苏翎都一时难以回答,几经商讨之下,最好的办法却是,四面合围。若仅仅是人数相当或者两倍之敌来犯,必将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