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隋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音乐下
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陈太乐令蔡子 元、于普明等,复居其职。由是牛弘奏曰:
臣闻周有六代之乐,至韶、武而已。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汉高 帝改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庙奏 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又作昭容、礼容,增演其意。昭 容生于武德,盖犹古之韶也。礼容生于文始,矫秦之五行 也。文帝又作四时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 被之管弦,荐于太宗之庙。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更造新歌,荐于武帝 之庙。据此而言,递相因袭,纵有改作,并宗于韶。至明帝时,东平献王采 文德舞为大武之舞,荐于光武之庙。
汉末大乱,乐章沦缺,魏武平荆州,获杜夔,以为军谋祭酒,使创雅乐。时散 骑侍郎邓静善咏雅歌,乐师尹胡能习宗祀之曲,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诸舞。总练研精, 复于古乐,自夔始也。文帝黄初,改昭容之乐为昭业乐,武德之舞为 武颂舞,文始之舞为大韶舞,五行之舞为大武舞。明帝初, 公卿奏上太祖武皇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又制乐舞, 名曰章斌之舞,有事于天地宗庙及临朝大飨,并用之。
晋武帝泰始二年,遣傅玄等造行礼及上寿食举歌诗。张华表曰:“按汉、魏所 用,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曲折,并系于旧,一皆因袭,不敢有所改也。” 九年,荀勖典乐,使郭夏、宋识造正德、大豫之舞。改魏昭武舞曰 宣武舞,羽籥舞曰宜文舞。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贺循为太常卿,始有登 歌之乐。大宁末,阮孚等又增益之。咸和间,鸠集遗逸,鄴没胡后,乐人颇复南度, 东晋因之,以具钟律。太元间,破苻永固,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练旧乐,于是金石 始备。寻其设悬音调,并与江左是同。
慕容垂破慕容永于长子,尽获苻氏旧乐。垂息为魏所败,其钟律令李佛等,将 太乐细伎,奔慕容德于鄴。德迁都广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姚兴,超以太乐伎一 百二十人诣兴赎母。及宋武帝入关,悉收南渡。永初元年,改正德舞曰前舞, 大武舞曰后舞。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至十四年,典 书令奚纵,复改定之。又有凯容、宣业之舞,齐代因而用之。萧子显齐 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业舞为武德舞。 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故志有前舞 凯容歌辞,后舞凯容歌辞者矣。至于梁初,犹用凯容、宣业之舞, 后改为大壮、大观焉。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 改,声韵曲折,理应常同。
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史传相承,以为合古。且 观其曲体,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其后魏洛阳之曲,据魏史云“太 武平赫连昌所得”更无明证。后周所用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戎音乱华, 皆不可用。请悉停之。
制曰:“制礼作乐,圣人之事也,功成化洽,方可议之。今宇内初平,正化未 洽。遽有变革,我则未暇。”晋王广又表请,帝乃许之。
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六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唯迎气 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祭祀施用。各依声律尊卑为次。高祖犹忆妥言, 注弘奏下,不许作旋宫之乐,但作黄钟一宫而已。于是牛弘及秘书丞姚察、通直散 骑常侍许善心、仪同三司刘臻、通直郎虞世基等,更共详议曰:
后周之时,以四声降神,虽采周礼,而年代深远,其法久绝,不可依用。 谨案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舞云门 以祭天。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舞咸池以祭地。黄钟为 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圜钟为羽,舞韵以祀宗庙。”马融曰:“圜钟,应 钟也。”贾逵、郑玄曰:“圜钟,夹钟也。”郑玄又云:“此乐无商声,祭尚柔刚, 故不用也。”干宝云:“不言商,商为臣。王者自谓,故置其实而去其名,若曰有 天地人物,无德以主之,谦以自牧也。”先儒解释,既莫知适从。然此四声,非直 无商,又律管乖次,以其为乐,无克谐之理。今古事异,不可得而行也。
按东观书-马防传,太子丞鲍鄴等上作乐事,下防。防奏言:“建初二年 七月鄴上言,天子食饮,必顺于四时五味,而有食举之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 求福应也。今官雅乐独有黄钟,而食举乐但有太簇,皆不应月律,恐伤气类。可作 十二月均,各应其月气。公卿朝会,得闻月律,乃能感天,和气宜应。诏下太常评 焉。太常上言,作乐器直钱百四十六万,奏寝。今明诏复下,臣防以为可须上天之 明时,因岁首之嘉月,发太簇之律,奏雅颂之音,以迎和气。”其条贯甚具,遂独 施行。起于十月,为迎气之乐矣。又顺帝纪云:“阳嘉二年冬十月庚午,以春 秋为辟雍,隶太学,随月律。十月作应钟,三月作姑洗。元和以来,音戾不调,修 复黄钟,作乐器,如旧典。”据此而言,汉乐宫悬有黄钟均,食举太簇均,止有二 均,不旋相为宫,亦以明矣。计从元和至阳嘉二年,才五十岁,用而复止。验黄帝 听凤以制律吕,尚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周礼有“分乐而祭”此圣 人制作,以合天地阴阳之和,自然之理,乃云音戾不调,斯言诬之甚也。
今梁、陈雅曲,并用宫声。按礼:“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卢植云: “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宫,君也。”郑玄曰:“五声宫、商、角、 徵、羽。其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布十二辰,更相为宫,始自黄钟,终于南吕,凡 六十也。”皇侃疏:“还相为宫者,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十二月以大吕为宫,正月 以太簇为宫。馀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备五声,合六十声。五声成一调,故十二调。” 此即释郑义之明文,无用商、角、徵、羽为别调之法矣。乐稽耀嘉曰:“东方 春,其声角,乐当宫于夹钟。馀方各以其中律为宫。”若有商、角之理,不得云宫 于夹钟也。又云:“五音非宫不调,五味非甘不和。”又动声仪:“宫唱而商 和,是谓善本,太平之乐也。”周礼:“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天神。”郑玄 “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均,调也。故崔灵恩云:“六乐十二调,亦不独 论商、角、徵、羽也。”又云:“凡六乐者,皆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故知 每曲皆须五声八音错综而能成也。御寇子云:“师文鼓琴,命宫而总四声,则 庆云浮,景风翔。”唯韩诗云:“闻其宫声,使人温厚而宽大。闻其商声,使 人方廉而好义。”及古有清角、清徵之流。此则当声为曲。今以五引为五声,迎气 所用者是也。馀曲悉用宫声,不劳商、角、徵、羽。何以得知?荀勖论三调为均首 者,得正声之名,明知雅乐悉在宫调。已外徵、羽、角,自为谣俗之音耳。且西凉、 龟兹杂伎等,曲数既多,故得隶于众调,调各别曲,至如雅乐少,须以宫为本,历 十二均而作,不可分配余调,更成杂乱也。
其奏大抵如此。帝并从之。故隋代雅乐,唯奏黄钟一宫,郊庙飨用一调,迎气 用五调。旧工更尽,其馀声律,皆不复通。或有能为蕤宾之宫者,享祀之际肆之, 竟无觉者。
弘又修皇后房内之乐,据毛苌、侯苞、孙毓故事,皆有钟声,而王肃之意,乃 言不可。又陈统云:“妇人无外事,而阴教尚柔,柔以静为体,不宜用于钟。”弘 等采肃、统以取正焉。高祖龙潜时,颇好音乐,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 天高,托言夫妻之义。因即取之为房内曲。命妇人并登歌上寿并用之。职在宫 内,女人教习之。
初,后周故事,悬钟磬法,七正七倍,合为十四。盖准变宫、变徵,凡为七声, 有正有倍,而为十四也。长孙绍远引国语冷州鸠云:“武王伐殷,岁在鹑火。” 自鹑及驷,七位故也。既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有七律。又引尚书大 传“谓之七始”其注云:“谓黄钟、林钟、太簇、南吕、姑洗、应钟、蕤宾也。” 歌声不应此者,皆去之。然据一均言也。宫、商、角、徵、羽为正,变宫、变徵为 和,加倍而有十四焉。又梁武帝加以浊倍,三七二十一而同为架,虽取繁会,声不 合古。又后魏时,公孙崇设钟磬正倍,参悬之。弘等并以为非,而据周官-小胥 职“悬钟磬,半之为堵,全之为肆”郑玄曰:“钟磬编悬之,二八十六而在一 虡。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又引乐纬“宫为君,商为臣,君臣皆尊,各 置一副,故加十四而悬十六”又据汉成帝时,犍为水滨得石磬十六枚,此皆悬八 之义也。悬钟磬法,每虡准之,悬八用七,不取近周之法悬七也。
又参用仪礼及尚书大传,为宫悬陈布之法。北方北向,应钟起西,磬 次之,黄钟次之,钟次之,大吕次之,皆东陈。一建鼓在其东,东鼓。东方西向, 太簇起北,磬次之,夹钟次之,钟次之,姑洗次之,皆南陈。一建鼓在其南,东鼓。 南方北向,中吕起东,钟次之,蕤宾次之,磬次之,林钟次之,皆西陈。一建鼓在 其西,西鼓。西方东向,夷则起南,钟次之,南吕次之,磬次之,无射次之,皆北 陈。一建鼓在其北,西鼓。其大射,则撤北面而加钲鼓。祭天用雷鼓、雷鼗,祭地 用灵鼓、灵鼗,宗庙用路鼓、路鼗。各两设在悬内。
又准仪礼,宫悬四面设镈钟十二虡,各依辰位。又甲、丙、庚、壬位,各 设钟一虡,乙、丁、辛、癸位,各陈磬一虡。共为二十虡。其宗庙殿庭郊丘社并同。 树建鼓于四隅,以象二十四气。依月为均,四箱同作,盖取毛传诗云“四悬皆 同”之义。古者镈钟据仪礼击为节检,而无合曲之义。又大射有二镈,皆乱击 焉,乃无成曲之理。依后周以十二镈相生击之,声韵克谐。每镈钟、建鼓各一人。 每钟、磬簨虡各一人,歌二人,执节一人,琴、瑟、筝、筑各一人。每钟虡,竽、 笙、箫、笛、埙、篪各一人。悬内柷、敔各一人,柷在东,吾在西。二舞各八佾。 乐人皆平巾帻、绛褠衣。乐器并采周官,参之梁代,择用其尤善者。其簨虡皆 金五博山,饰以崇牙,树羽旒苏。其乐器应漆者,天地之神皆硃漆,宗庙及殿庭则 五色漆画。晋、宋故事,箱别各有柷、敔,既同时戛之,今则不用。
又周官-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奏太簇, 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奏蕤 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护,以享先妣。 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此乃周制,立二王三恪,通己为六代 之乐。至四时祭祀,则分而用之。以六乐配十二调,一代之乐,则用二调矣。隋去 六代之乐,又无四望、先妣之祭,今既与古祭法有别,乃以神祗位次分乐配焉。奏 黄钟,歌大吕,以祀圆丘。黄钟所以宣六气也,耀魄天神,最为尊极,故奏黄钟以 祀之。奏太簇,歌应钟,以祭方泽。太簇所以赞阳出滞,昆仑厚载之重,故奏太簇 以祀之。奏姑洗,歌南吕,以祀五郊、神州。姑洗所以涤洁百物,五郊神州,天地 之次,故奏姑洗以祀之。奏蕤宾,歌函钟,以祭宗庙。蕤宾所以安静神人,祖宗有 国之本,故奏蕤宾以祀之。奏夷则,歌小吕,以祭社稷、先农。夷则所以咏歌九谷, 贵在秋成,故奏夷则以祀之。奏无射,歌夹钟,以祭巡狩方岳。无射所以示人轨物, 观风望秩,故奏无射以祀之。同用文武二舞。其圆丘降神六变,方泽降神八变,宗 庙禘祫降神九变,皆用昭夏。其余祭享皆一变。又周礼,王出,奏王夏, 尸出,奏肆夏。叔孙通法,迎神奏嘉至。今亦随事立名。皇帝入出,皆奏 皇夏。群官入出,皆奏肆夏。食举上寿,奏需夏。迎、送神,奏昭 夏。荐献郊庙,奏诚夏。宴飨殿上,奏登歌。并文舞武舞,合为八曲。古有 宫、商、角、徵、羽五引,梁以三朝元会奏之。今改为五音,其声悉依宫商,不使 差越。唯迎气于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谓“孟春其音角”是也。通前为十三 曲。并内宫所奏天高、地厚二曲,于房中奏之,合十五曲。
其登歌法,准礼-效特牲“歌者在上,匏竹在下。”大戴云:“清庙 之歌,悬一磬而尚拊搏。”又在汉代,独登歌者,不以丝竹乱人声。近代以来,有 登歌五人,别升于上,丝竹一部,进处阶前。此盖尚书“戛击鸣球,搏拊琴瑟 以咏,祖考来格”之义也。梁武乐论以为登歌者颂祖宗功业,检礼记乃非 元日所奏。若三朝大庆,百辟俱陈,升工籍殿,以咏祖考,君臣相对,便须涕洟。 以此说非通,还以嘉庆用之。后周登歌,备钟、磬、琴、瑟,阶上设笙、管。今遂 因之。合于仪礼荷瑟升歌,及笙入,立于阶下,间歌合乐,是燕饮之事矣。登 歌法,十有四人,钟东磬西,工各一人,琴、瑟、筝、筑各一人,并歌者三人,执 节七人,并坐阶上。笙、竽、箫、笛、埙、篪各一人,并立阶下。悉进贤冠,绛公 服。斟酌古今,参而用之。祀神宴会通行之。若有大祀临轩,陈于阶坛之上。若册 拜王公,设宫悬,不用登歌。释奠则唯用登歌,而不设悬。
古者人君食,皆用当月之调,以取时律之声。使不失五常之性,调暢四体,令 得时气之和。故鲍鄴上言,天子食饮,必顺四时,有食举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 可作十二月均,感天和气。此则殿庭月调之义也。祭祀既已分乐,临轩朝会,并用 当月之律。正月悬太簇之均,乃至十二月悬大吕之均,欲感君人情性,允协阴阳之 序也。
又文舞六十四人,并黑介帻,冠进贤冠,绛纱连裳,内单,皁褾、领、衤巽、 裾、革带,乌皮履。十六人执鸑。十六人执o。十六人执旄。十六人执羽,左手皆 执籥。二人执纛,引前,在舞人数外,衣冠同舞人。武舞六十四人,并服武弁,硃 褠衣,革带,乌皮履。左执硃干,右执大戚,依硃干玉戚之文。二人执旌,居前, 二人执鼗,二人执铎。金錞二,四人舆,二人作。二人执铙次之。二人执相,在左, 二人执雅,在右,各工一人作。自旌以下来引,并在舞人数外,衣冠同舞人。周 官所谓“以金錞和鼓,金镯节鼓,金铙止鼓,金铎通鼓”也。又依乐记象德 拟功,初来就位,总干而山立,思君道之难也。发扬蹈厉,威而不残也。舞乱皆坐, 四海咸安也。武,始而受命,再成而定山东,三成而平蜀道,四成而北狄是通,五 成而江南是拓,六成复缀,以阐太平。高祖曰:“不须象功德,直象事可也。”然 竟用之。近代舞出入皆作乐,谓之阶步,咸用肆夏。今亦依定,即周官所 谓乐出入奏钟鼓也。又魏、晋故事,有矛俞、弩俞及硃儒导引。今据尚 书直云干羽,礼文称羽籥干戚。今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其矛俞、 弩俞等,盖汉高祖自汉中归,巴、俞之兵,执仗而舞也。既非正典,悉罢不用。
十四年三月,乐定。秘书监、奇章县公牛弘,秘书丞、北绛郡公姚察,通直散 骑常侍、虞部侍郎许善心,兼内史舍人虞世基,仪同三司、东宫学士饶阳伯刘臻等 奏曰:“臣闻蒉桴土鼓,由来斯尚,雷出地奋,著自易经。邃古帝王,经邦驭 物,揖让而临天下者,祀乐之谓也。秦焚经典,乐书亡缺,爰至汉兴,始加鸠采, 祖述增广,缉成朝宪。魏、晋相承,更加论讨,沿革之宜,备于故实。永嘉之后, 九服崩离,燕、石、苻、姚,遁据华土。此其戎乎,何必伊川之上,吾其左衽,无 复微管之功。前言往式,于斯而尽。金陵建社,朝士南奔,帝则皇规,粲然更备, 与内原隔绝,三百年于兹矣。伏惟明圣膺期,会昌在运。今南征所获梁、陈乐人, 及晋、宋旗章,宛然俱至。曩代所不服者,今悉服之,前朝所未得者,今悉得之。 化洽功成,于是乎在。臣等伏奉明诏,详定雅乐,博访知音,旁求儒彦,研校是非, 定其去就,取为一代正乐,具在本司。”于是并撰歌辞三十首,诏并令施用,见行 者皆停之。其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者,并加禁约,务存其本。
先是高祖遣内史侍郎李元操、直内史省卢思道等,列清庙歌辞十二曲。令齐乐 人曹妙达于太乐教习,以代周歌。其初迎神七言,象元基曲,献奠登歌六言, 象倾杯曲,送神礼毕五言,象行天曲。至是弘等但改其声,合于钟律,而 辞经敕定,不敢易之。至仁寿元年,炀帝初为皇太子,从飨于太庙,闻而非之。乃 上言曰:“清庙歌辞,文多浮丽,不足以述宣功德,请更议定。”于是制诏吏部尚 书、奇章公弘,开府仪同三司、领太子洗马柳顾言,秘书丞、摄太常少卿许善心, 内史舍人虞世基,礼部侍郎蔡徵等,更详故实,创制雅乐歌辞。其祠圆丘,皇帝入, 至版位定,奏昭夏之乐,以降天神。升坛,奏皇夏之乐。受玉帛,登歌, 奏昭夏之乐。皇帝降南陛,诣罍洗,洗爵讫,升坛,并奏皇夏。初升坛, 俎入,奏昭夏之乐。皇帝初献,奏諴夏之乐。皇帝既献,作文舞之舞。皇 帝饮福酒,作需夏之乐。皇帝反爵于坫,还本位,奏皇夏之乐。武舞出, 作肆夏之乐。送神作昭夏之乐。就燎位,还大次,并奏皇夏。
圜丘:
降神,奏昭夏辞:
肃祭典,协良辰。具嘉荐,俟皇臻。礼方成,乐已变。感灵心,回天眷。辟华 阙,下乾宫。乘精气,御祥风。望爟火,通田烛。膺介圭,受瑄玉。神之临,庆阴 阳。烟衢洞,宸路深。善既福,德斯辅。流鸿祚,遍区宇。
皇帝升坛,奏皇夏辞:
于穆我君,昭明有融。道济区域,功格玄穹。百神警卫,万国承风,仁深德厚, 信洽义丰。明发思政,勤忧在躬。鸿基惟永,福祚长隆。登歌辞:
德深礼大,道高飨穆。就阳斯恭,陟配惟肃。血纮升气,冕裘标服。诚感清玄, 信陈史祝。祗承灵贶,载膺多福。
皇帝初献,奏諴夏辞:
肇禋崇祀,大报尊灵。因高尽敬,扫地推诚。六宗随兆,五纬陪营。云和发韵, 孤竹扬清。我粢既洁,我酌惟明。元神是鉴,百禄来成。
皇帝既献,奏文舞辞:
皇矣上帝,受命自天。睿图作极,文教遐宣。四方监观,万品陶甄。有苗斯格, 无得称焉。天地之经,和乐具举。体徵咸萃,要荒式序。正位履端,秋霜春雨。
皇帝饮福酒,奏需夏辞:
礼以恭事,荐以飨时。载清玄酒,备洁芗萁。回旒分爵,思媚轩墀。惠均撤俎, 祥降受釐。十伦以具,百福斯滋。克昌厥德,永祚鸿基。
武舞辞:
御历膺期,乘乾表则。成功戡乱,顺时经国。兵暢五材,武弘七德。憬彼遐裔, 化行充塞。三道备举,二仪交泰。情发自中,义均莫大。祀敬恭肃,钟鼓繁会。万 国斯欢,兆人斯赖。享兹介福,康哉元首。惠我无疆,天长地久。
送神奏昭夏辞:
享序洽,祀礼施。神之驾,严将驰。奔精驱,长离耀。牲烟达,洁诚照。腾日 驭,鼓电鞭。辞下土,升上玄。瞻寥廓,杳无际。澹群心,留余惠。
皇帝就燎,还大次,并奏皇夏,辞同上。
五郊歌辞五首: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青帝歌辞,奏角音:
震宫初动,木德惟仁。龙精戒旦,鸟历司春。阳光煦物,温风先导。严处载惊, 膏田已冒。牺牲丰洁,金石和声。怀柔备礼,明德惟馨。
赤帝歌辞,奏徵音:
长赢开序,炎上为德。执礼司萌,持衡御国。重离得位,芒种在时。含樱荐实, 木权垂蕤。庆赏既行,高明可处。顺时立祭,事昭福举。
黄帝歌辞,奏宫音:
爰稼作土,顺位称坤。孕金成德,履艮为尊。黄本内色,宫实声始。万物资生, 四时咸纪。灵坛汛扫,盛乐高张。威仪孔备,福履无疆。
白帝歌辞,奏商音:
西成肇节,盛德在秋。三农稍已,九谷行收。金气肃杀,商威p戾。严风鼓茎, 繁霜殒带。厉兵诘暴,敕法慎刑。神明降嘏,国步惟宁。
黑帝歌辞,奏羽音:
玄英启候,冥陵初起。虹藏于天,雉化于水。严关重闭,星回日穷。黄钟动律, 广莫生风。玄樽示本,天产惟质。恩覃外区,福流景室。
感帝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禘祖垂典,郊天有章。以春之孟,于国之阳。茧栗惟诚,陶匏斯尚。人神接礼, 明幽交暢。火灵降祚,火历载隆。蒸哉帝道,赫矣皇风。
雩祭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硃明启候时载阳,肃若旧典延五方。嘉荐以陈盛乐奏,气序和平资灵祐。公田 既雨私亦濡,人殷俗富政化敷。
蜡祭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四方有祀,八蜡酬功。收藏既毕,榛葛送终。使之必报,祭之斯索。三时告劳, 一日为泽。神祗必来,鳞羽咸致。惟义之尽,惟仁之至。年成物阜,罢役息人。皇 恩已洽,灵庆无垠。
朝日、夕月歌诗二首: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朝日奏諴夏辞:
扶木上朝暾,嵫山沉暮景。寒来游晷促,暑至驰辉永。时和合璧耀,俗泰重轮 明。执圭尽昭事,服冕罄虔诚。
夕月奏諴夏辞:
澄辉烛地域,流耀镜天仪。历草随弦长,珠胎逐望亏。成形表蟾兔,窃药资王 母。西郊礼既成,幽坛福惟厚。
方丘歌辞四首:唯此四者异,馀并同圜丘。
迎神奏昭夏辞:
柔功暢,阴德昭。陈瘗典,盛玄郊。篚幕清,膋鬯馥。皇情虔,具僚肃。笙颂 合,鼓鼗会。出桂旗,屯孔盖。敬如在,肃有承。神胥乐,庆福膺。
奠玉帛登歌:
道惟生育,器乃包藏。报功称范,殷荐有常,六瑚已馈,五齐流香。贵诚尚质, 敬洽义彰。神祚惟永,帝业增昌。
皇地祇歌辞,奏諴夏辞:
厚载垂德,昆丘主神。阴坛吉礼,北至良辰。鉴水呈洁,牲栗表纯。樽壶夕视, 币玉朝陈。群望咸秩,精灵毕臻。祚流于国,祉被于人。
送神歌辞,奏昭夏辞:
奠既彻,献已周。竦灵驾,逝远游。洞四极,匝九县。庆方流,祉恆遍。埋玉 气,掩牲芬。晰神理,显国文。
神州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方丘同。
四海之内,一和之壤。地曰神州,物赖生长。咸池既降,泰折斯飨。牲牷尚黑, 珪玉实两。九宇载宁,神功克广。
社稷歌辞四首:迎送神、登歌,与方丘同。
春祈社,奏諴夏辞:
厚地开灵,方坛崇祀。达以风露,树之松梓。勾萌既申,芟柞伊始。恭祈粢盛, 载膺休祉。
春祈稷,奏諴夏辞:
粒食兴教,播厥有先。尊神致洁,报本惟虔... -->>
音乐下
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陈太乐令蔡子 元、于普明等,复居其职。由是牛弘奏曰:
臣闻周有六代之乐,至韶、武而已。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汉高 帝改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庙奏 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又作昭容、礼容,增演其意。昭 容生于武德,盖犹古之韶也。礼容生于文始,矫秦之五行 也。文帝又作四时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 被之管弦,荐于太宗之庙。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更造新歌,荐于武帝 之庙。据此而言,递相因袭,纵有改作,并宗于韶。至明帝时,东平献王采 文德舞为大武之舞,荐于光武之庙。
汉末大乱,乐章沦缺,魏武平荆州,获杜夔,以为军谋祭酒,使创雅乐。时散 骑侍郎邓静善咏雅歌,乐师尹胡能习宗祀之曲,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诸舞。总练研精, 复于古乐,自夔始也。文帝黄初,改昭容之乐为昭业乐,武德之舞为 武颂舞,文始之舞为大韶舞,五行之舞为大武舞。明帝初, 公卿奏上太祖武皇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又制乐舞, 名曰章斌之舞,有事于天地宗庙及临朝大飨,并用之。
晋武帝泰始二年,遣傅玄等造行礼及上寿食举歌诗。张华表曰:“按汉、魏所 用,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曲折,并系于旧,一皆因袭,不敢有所改也。” 九年,荀勖典乐,使郭夏、宋识造正德、大豫之舞。改魏昭武舞曰 宣武舞,羽籥舞曰宜文舞。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贺循为太常卿,始有登 歌之乐。大宁末,阮孚等又增益之。咸和间,鸠集遗逸,鄴没胡后,乐人颇复南度, 东晋因之,以具钟律。太元间,破苻永固,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练旧乐,于是金石 始备。寻其设悬音调,并与江左是同。
慕容垂破慕容永于长子,尽获苻氏旧乐。垂息为魏所败,其钟律令李佛等,将 太乐细伎,奔慕容德于鄴。德迁都广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姚兴,超以太乐伎一 百二十人诣兴赎母。及宋武帝入关,悉收南渡。永初元年,改正德舞曰前舞, 大武舞曰后舞。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至十四年,典 书令奚纵,复改定之。又有凯容、宣业之舞,齐代因而用之。萧子显齐 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业舞为武德舞。 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故志有前舞 凯容歌辞,后舞凯容歌辞者矣。至于梁初,犹用凯容、宣业之舞, 后改为大壮、大观焉。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 改,声韵曲折,理应常同。
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史传相承,以为合古。且 观其曲体,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其后魏洛阳之曲,据魏史云“太 武平赫连昌所得”更无明证。后周所用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戎音乱华, 皆不可用。请悉停之。
制曰:“制礼作乐,圣人之事也,功成化洽,方可议之。今宇内初平,正化未 洽。遽有变革,我则未暇。”晋王广又表请,帝乃许之。
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六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唯迎气 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祭祀施用。各依声律尊卑为次。高祖犹忆妥言, 注弘奏下,不许作旋宫之乐,但作黄钟一宫而已。于是牛弘及秘书丞姚察、通直散 骑常侍许善心、仪同三司刘臻、通直郎虞世基等,更共详议曰:
后周之时,以四声降神,虽采周礼,而年代深远,其法久绝,不可依用。 谨案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舞云门 以祭天。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舞咸池以祭地。黄钟为 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圜钟为羽,舞韵以祀宗庙。”马融曰:“圜钟,应 钟也。”贾逵、郑玄曰:“圜钟,夹钟也。”郑玄又云:“此乐无商声,祭尚柔刚, 故不用也。”干宝云:“不言商,商为臣。王者自谓,故置其实而去其名,若曰有 天地人物,无德以主之,谦以自牧也。”先儒解释,既莫知适从。然此四声,非直 无商,又律管乖次,以其为乐,无克谐之理。今古事异,不可得而行也。
按东观书-马防传,太子丞鲍鄴等上作乐事,下防。防奏言:“建初二年 七月鄴上言,天子食饮,必顺于四时五味,而有食举之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 求福应也。今官雅乐独有黄钟,而食举乐但有太簇,皆不应月律,恐伤气类。可作 十二月均,各应其月气。公卿朝会,得闻月律,乃能感天,和气宜应。诏下太常评 焉。太常上言,作乐器直钱百四十六万,奏寝。今明诏复下,臣防以为可须上天之 明时,因岁首之嘉月,发太簇之律,奏雅颂之音,以迎和气。”其条贯甚具,遂独 施行。起于十月,为迎气之乐矣。又顺帝纪云:“阳嘉二年冬十月庚午,以春 秋为辟雍,隶太学,随月律。十月作应钟,三月作姑洗。元和以来,音戾不调,修 复黄钟,作乐器,如旧典。”据此而言,汉乐宫悬有黄钟均,食举太簇均,止有二 均,不旋相为宫,亦以明矣。计从元和至阳嘉二年,才五十岁,用而复止。验黄帝 听凤以制律吕,尚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周礼有“分乐而祭”此圣 人制作,以合天地阴阳之和,自然之理,乃云音戾不调,斯言诬之甚也。
今梁、陈雅曲,并用宫声。按礼:“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卢植云: “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宫,君也。”郑玄曰:“五声宫、商、角、 徵、羽。其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布十二辰,更相为宫,始自黄钟,终于南吕,凡 六十也。”皇侃疏:“还相为宫者,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十二月以大吕为宫,正月 以太簇为宫。馀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备五声,合六十声。五声成一调,故十二调。” 此即释郑义之明文,无用商、角、徵、羽为别调之法矣。乐稽耀嘉曰:“东方 春,其声角,乐当宫于夹钟。馀方各以其中律为宫。”若有商、角之理,不得云宫 于夹钟也。又云:“五音非宫不调,五味非甘不和。”又动声仪:“宫唱而商 和,是谓善本,太平之乐也。”周礼:“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天神。”郑玄 “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均,调也。故崔灵恩云:“六乐十二调,亦不独 论商、角、徵、羽也。”又云:“凡六乐者,皆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故知 每曲皆须五声八音错综而能成也。御寇子云:“师文鼓琴,命宫而总四声,则 庆云浮,景风翔。”唯韩诗云:“闻其宫声,使人温厚而宽大。闻其商声,使 人方廉而好义。”及古有清角、清徵之流。此则当声为曲。今以五引为五声,迎气 所用者是也。馀曲悉用宫声,不劳商、角、徵、羽。何以得知?荀勖论三调为均首 者,得正声之名,明知雅乐悉在宫调。已外徵、羽、角,自为谣俗之音耳。且西凉、 龟兹杂伎等,曲数既多,故得隶于众调,调各别曲,至如雅乐少,须以宫为本,历 十二均而作,不可分配余调,更成杂乱也。
其奏大抵如此。帝并从之。故隋代雅乐,唯奏黄钟一宫,郊庙飨用一调,迎气 用五调。旧工更尽,其馀声律,皆不复通。或有能为蕤宾之宫者,享祀之际肆之, 竟无觉者。
弘又修皇后房内之乐,据毛苌、侯苞、孙毓故事,皆有钟声,而王肃之意,乃 言不可。又陈统云:“妇人无外事,而阴教尚柔,柔以静为体,不宜用于钟。”弘 等采肃、统以取正焉。高祖龙潜时,颇好音乐,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 天高,托言夫妻之义。因即取之为房内曲。命妇人并登歌上寿并用之。职在宫 内,女人教习之。
初,后周故事,悬钟磬法,七正七倍,合为十四。盖准变宫、变徵,凡为七声, 有正有倍,而为十四也。长孙绍远引国语冷州鸠云:“武王伐殷,岁在鹑火。” 自鹑及驷,七位故也。既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有七律。又引尚书大 传“谓之七始”其注云:“谓黄钟、林钟、太簇、南吕、姑洗、应钟、蕤宾也。” 歌声不应此者,皆去之。然据一均言也。宫、商、角、徵、羽为正,变宫、变徵为 和,加倍而有十四焉。又梁武帝加以浊倍,三七二十一而同为架,虽取繁会,声不 合古。又后魏时,公孙崇设钟磬正倍,参悬之。弘等并以为非,而据周官-小胥 职“悬钟磬,半之为堵,全之为肆”郑玄曰:“钟磬编悬之,二八十六而在一 虡。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又引乐纬“宫为君,商为臣,君臣皆尊,各 置一副,故加十四而悬十六”又据汉成帝时,犍为水滨得石磬十六枚,此皆悬八 之义也。悬钟磬法,每虡准之,悬八用七,不取近周之法悬七也。
又参用仪礼及尚书大传,为宫悬陈布之法。北方北向,应钟起西,磬 次之,黄钟次之,钟次之,大吕次之,皆东陈。一建鼓在其东,东鼓。东方西向, 太簇起北,磬次之,夹钟次之,钟次之,姑洗次之,皆南陈。一建鼓在其南,东鼓。 南方北向,中吕起东,钟次之,蕤宾次之,磬次之,林钟次之,皆西陈。一建鼓在 其西,西鼓。西方东向,夷则起南,钟次之,南吕次之,磬次之,无射次之,皆北 陈。一建鼓在其北,西鼓。其大射,则撤北面而加钲鼓。祭天用雷鼓、雷鼗,祭地 用灵鼓、灵鼗,宗庙用路鼓、路鼗。各两设在悬内。
又准仪礼,宫悬四面设镈钟十二虡,各依辰位。又甲、丙、庚、壬位,各 设钟一虡,乙、丁、辛、癸位,各陈磬一虡。共为二十虡。其宗庙殿庭郊丘社并同。 树建鼓于四隅,以象二十四气。依月为均,四箱同作,盖取毛传诗云“四悬皆 同”之义。古者镈钟据仪礼击为节检,而无合曲之义。又大射有二镈,皆乱击 焉,乃无成曲之理。依后周以十二镈相生击之,声韵克谐。每镈钟、建鼓各一人。 每钟、磬簨虡各一人,歌二人,执节一人,琴、瑟、筝、筑各一人。每钟虡,竽、 笙、箫、笛、埙、篪各一人。悬内柷、敔各一人,柷在东,吾在西。二舞各八佾。 乐人皆平巾帻、绛褠衣。乐器并采周官,参之梁代,择用其尤善者。其簨虡皆 金五博山,饰以崇牙,树羽旒苏。其乐器应漆者,天地之神皆硃漆,宗庙及殿庭则 五色漆画。晋、宋故事,箱别各有柷、敔,既同时戛之,今则不用。
又周官-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奏太簇, 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奏蕤 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护,以享先妣。 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此乃周制,立二王三恪,通己为六代 之乐。至四时祭祀,则分而用之。以六乐配十二调,一代之乐,则用二调矣。隋去 六代之乐,又无四望、先妣之祭,今既与古祭法有别,乃以神祗位次分乐配焉。奏 黄钟,歌大吕,以祀圆丘。黄钟所以宣六气也,耀魄天神,最为尊极,故奏黄钟以 祀之。奏太簇,歌应钟,以祭方泽。太簇所以赞阳出滞,昆仑厚载之重,故奏太簇 以祀之。奏姑洗,歌南吕,以祀五郊、神州。姑洗所以涤洁百物,五郊神州,天地 之次,故奏姑洗以祀之。奏蕤宾,歌函钟,以祭宗庙。蕤宾所以安静神人,祖宗有 国之本,故奏蕤宾以祀之。奏夷则,歌小吕,以祭社稷、先农。夷则所以咏歌九谷, 贵在秋成,故奏夷则以祀之。奏无射,歌夹钟,以祭巡狩方岳。无射所以示人轨物, 观风望秩,故奏无射以祀之。同用文武二舞。其圆丘降神六变,方泽降神八变,宗 庙禘祫降神九变,皆用昭夏。其余祭享皆一变。又周礼,王出,奏王夏, 尸出,奏肆夏。叔孙通法,迎神奏嘉至。今亦随事立名。皇帝入出,皆奏 皇夏。群官入出,皆奏肆夏。食举上寿,奏需夏。迎、送神,奏昭 夏。荐献郊庙,奏诚夏。宴飨殿上,奏登歌。并文舞武舞,合为八曲。古有 宫、商、角、徵、羽五引,梁以三朝元会奏之。今改为五音,其声悉依宫商,不使 差越。唯迎气于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谓“孟春其音角”是也。通前为十三 曲。并内宫所奏天高、地厚二曲,于房中奏之,合十五曲。
其登歌法,准礼-效特牲“歌者在上,匏竹在下。”大戴云:“清庙 之歌,悬一磬而尚拊搏。”又在汉代,独登歌者,不以丝竹乱人声。近代以来,有 登歌五人,别升于上,丝竹一部,进处阶前。此盖尚书“戛击鸣球,搏拊琴瑟 以咏,祖考来格”之义也。梁武乐论以为登歌者颂祖宗功业,检礼记乃非 元日所奏。若三朝大庆,百辟俱陈,升工籍殿,以咏祖考,君臣相对,便须涕洟。 以此说非通,还以嘉庆用之。后周登歌,备钟、磬、琴、瑟,阶上设笙、管。今遂 因之。合于仪礼荷瑟升歌,及笙入,立于阶下,间歌合乐,是燕饮之事矣。登 歌法,十有四人,钟东磬西,工各一人,琴、瑟、筝、筑各一人,并歌者三人,执 节七人,并坐阶上。笙、竽、箫、笛、埙、篪各一人,并立阶下。悉进贤冠,绛公 服。斟酌古今,参而用之。祀神宴会通行之。若有大祀临轩,陈于阶坛之上。若册 拜王公,设宫悬,不用登歌。释奠则唯用登歌,而不设悬。
古者人君食,皆用当月之调,以取时律之声。使不失五常之性,调暢四体,令 得时气之和。故鲍鄴上言,天子食饮,必顺四时,有食举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 可作十二月均,感天和气。此则殿庭月调之义也。祭祀既已分乐,临轩朝会,并用 当月之律。正月悬太簇之均,乃至十二月悬大吕之均,欲感君人情性,允协阴阳之 序也。
又文舞六十四人,并黑介帻,冠进贤冠,绛纱连裳,内单,皁褾、领、衤巽、 裾、革带,乌皮履。十六人执鸑。十六人执o。十六人执旄。十六人执羽,左手皆 执籥。二人执纛,引前,在舞人数外,衣冠同舞人。武舞六十四人,并服武弁,硃 褠衣,革带,乌皮履。左执硃干,右执大戚,依硃干玉戚之文。二人执旌,居前, 二人执鼗,二人执铎。金錞二,四人舆,二人作。二人执铙次之。二人执相,在左, 二人执雅,在右,各工一人作。自旌以下来引,并在舞人数外,衣冠同舞人。周 官所谓“以金錞和鼓,金镯节鼓,金铙止鼓,金铎通鼓”也。又依乐记象德 拟功,初来就位,总干而山立,思君道之难也。发扬蹈厉,威而不残也。舞乱皆坐, 四海咸安也。武,始而受命,再成而定山东,三成而平蜀道,四成而北狄是通,五 成而江南是拓,六成复缀,以阐太平。高祖曰:“不须象功德,直象事可也。”然 竟用之。近代舞出入皆作乐,谓之阶步,咸用肆夏。今亦依定,即周官所 谓乐出入奏钟鼓也。又魏、晋故事,有矛俞、弩俞及硃儒导引。今据尚 书直云干羽,礼文称羽籥干戚。今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其矛俞、 弩俞等,盖汉高祖自汉中归,巴、俞之兵,执仗而舞也。既非正典,悉罢不用。
十四年三月,乐定。秘书监、奇章县公牛弘,秘书丞、北绛郡公姚察,通直散 骑常侍、虞部侍郎许善心,兼内史舍人虞世基,仪同三司、东宫学士饶阳伯刘臻等 奏曰:“臣闻蒉桴土鼓,由来斯尚,雷出地奋,著自易经。邃古帝王,经邦驭 物,揖让而临天下者,祀乐之谓也。秦焚经典,乐书亡缺,爰至汉兴,始加鸠采, 祖述增广,缉成朝宪。魏、晋相承,更加论讨,沿革之宜,备于故实。永嘉之后, 九服崩离,燕、石、苻、姚,遁据华土。此其戎乎,何必伊川之上,吾其左衽,无 复微管之功。前言往式,于斯而尽。金陵建社,朝士南奔,帝则皇规,粲然更备, 与内原隔绝,三百年于兹矣。伏惟明圣膺期,会昌在运。今南征所获梁、陈乐人, 及晋、宋旗章,宛然俱至。曩代所不服者,今悉服之,前朝所未得者,今悉得之。 化洽功成,于是乎在。臣等伏奉明诏,详定雅乐,博访知音,旁求儒彦,研校是非, 定其去就,取为一代正乐,具在本司。”于是并撰歌辞三十首,诏并令施用,见行 者皆停之。其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者,并加禁约,务存其本。
先是高祖遣内史侍郎李元操、直内史省卢思道等,列清庙歌辞十二曲。令齐乐 人曹妙达于太乐教习,以代周歌。其初迎神七言,象元基曲,献奠登歌六言, 象倾杯曲,送神礼毕五言,象行天曲。至是弘等但改其声,合于钟律,而 辞经敕定,不敢易之。至仁寿元年,炀帝初为皇太子,从飨于太庙,闻而非之。乃 上言曰:“清庙歌辞,文多浮丽,不足以述宣功德,请更议定。”于是制诏吏部尚 书、奇章公弘,开府仪同三司、领太子洗马柳顾言,秘书丞、摄太常少卿许善心, 内史舍人虞世基,礼部侍郎蔡徵等,更详故实,创制雅乐歌辞。其祠圆丘,皇帝入, 至版位定,奏昭夏之乐,以降天神。升坛,奏皇夏之乐。受玉帛,登歌, 奏昭夏之乐。皇帝降南陛,诣罍洗,洗爵讫,升坛,并奏皇夏。初升坛, 俎入,奏昭夏之乐。皇帝初献,奏諴夏之乐。皇帝既献,作文舞之舞。皇 帝饮福酒,作需夏之乐。皇帝反爵于坫,还本位,奏皇夏之乐。武舞出, 作肆夏之乐。送神作昭夏之乐。就燎位,还大次,并奏皇夏。
圜丘:
降神,奏昭夏辞:
肃祭典,协良辰。具嘉荐,俟皇臻。礼方成,乐已变。感灵心,回天眷。辟华 阙,下乾宫。乘精气,御祥风。望爟火,通田烛。膺介圭,受瑄玉。神之临,庆阴 阳。烟衢洞,宸路深。善既福,德斯辅。流鸿祚,遍区宇。
皇帝升坛,奏皇夏辞:
于穆我君,昭明有融。道济区域,功格玄穹。百神警卫,万国承风,仁深德厚, 信洽义丰。明发思政,勤忧在躬。鸿基惟永,福祚长隆。登歌辞:
德深礼大,道高飨穆。就阳斯恭,陟配惟肃。血纮升气,冕裘标服。诚感清玄, 信陈史祝。祗承灵贶,载膺多福。
皇帝初献,奏諴夏辞:
肇禋崇祀,大报尊灵。因高尽敬,扫地推诚。六宗随兆,五纬陪营。云和发韵, 孤竹扬清。我粢既洁,我酌惟明。元神是鉴,百禄来成。
皇帝既献,奏文舞辞:
皇矣上帝,受命自天。睿图作极,文教遐宣。四方监观,万品陶甄。有苗斯格, 无得称焉。天地之经,和乐具举。体徵咸萃,要荒式序。正位履端,秋霜春雨。
皇帝饮福酒,奏需夏辞:
礼以恭事,荐以飨时。载清玄酒,备洁芗萁。回旒分爵,思媚轩墀。惠均撤俎, 祥降受釐。十伦以具,百福斯滋。克昌厥德,永祚鸿基。
武舞辞:
御历膺期,乘乾表则。成功戡乱,顺时经国。兵暢五材,武弘七德。憬彼遐裔, 化行充塞。三道备举,二仪交泰。情发自中,义均莫大。祀敬恭肃,钟鼓繁会。万 国斯欢,兆人斯赖。享兹介福,康哉元首。惠我无疆,天长地久。
送神奏昭夏辞:
享序洽,祀礼施。神之驾,严将驰。奔精驱,长离耀。牲烟达,洁诚照。腾日 驭,鼓电鞭。辞下土,升上玄。瞻寥廓,杳无际。澹群心,留余惠。
皇帝就燎,还大次,并奏皇夏,辞同上。
五郊歌辞五首: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青帝歌辞,奏角音:
震宫初动,木德惟仁。龙精戒旦,鸟历司春。阳光煦物,温风先导。严处载惊, 膏田已冒。牺牲丰洁,金石和声。怀柔备礼,明德惟馨。
赤帝歌辞,奏徵音:
长赢开序,炎上为德。执礼司萌,持衡御国。重离得位,芒种在时。含樱荐实, 木权垂蕤。庆赏既行,高明可处。顺时立祭,事昭福举。
黄帝歌辞,奏宫音:
爰稼作土,顺位称坤。孕金成德,履艮为尊。黄本内色,宫实声始。万物资生, 四时咸纪。灵坛汛扫,盛乐高张。威仪孔备,福履无疆。
白帝歌辞,奏商音:
西成肇节,盛德在秋。三农稍已,九谷行收。金气肃杀,商威p戾。严风鼓茎, 繁霜殒带。厉兵诘暴,敕法慎刑。神明降嘏,国步惟宁。
黑帝歌辞,奏羽音:
玄英启候,冥陵初起。虹藏于天,雉化于水。严关重闭,星回日穷。黄钟动律, 广莫生风。玄樽示本,天产惟质。恩覃外区,福流景室。
感帝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禘祖垂典,郊天有章。以春之孟,于国之阳。茧栗惟诚,陶匏斯尚。人神接礼, 明幽交暢。火灵降祚,火历载隆。蒸哉帝道,赫矣皇风。
雩祭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硃明启候时载阳,肃若旧典延五方。嘉荐以陈盛乐奏,气序和平资灵祐。公田 既雨私亦濡,人殷俗富政化敷。
蜡祭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四方有祀,八蜡酬功。收藏既毕,榛葛送终。使之必报,祭之斯索。三时告劳, 一日为泽。神祗必来,鳞羽咸致。惟义之尽,惟仁之至。年成物阜,罢役息人。皇 恩已洽,灵庆无垠。
朝日、夕月歌诗二首: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朝日奏諴夏辞:
扶木上朝暾,嵫山沉暮景。寒来游晷促,暑至驰辉永。时和合璧耀,俗泰重轮 明。执圭尽昭事,服冕罄虔诚。
夕月奏諴夏辞:
澄辉烛地域,流耀镜天仪。历草随弦长,珠胎逐望亏。成形表蟾兔,窃药资王 母。西郊礼既成,幽坛福惟厚。
方丘歌辞四首:唯此四者异,馀并同圜丘。
迎神奏昭夏辞:
柔功暢,阴德昭。陈瘗典,盛玄郊。篚幕清,膋鬯馥。皇情虔,具僚肃。笙颂 合,鼓鼗会。出桂旗,屯孔盖。敬如在,肃有承。神胥乐,庆福膺。
奠玉帛登歌:
道惟生育,器乃包藏。报功称范,殷荐有常,六瑚已馈,五齐流香。贵诚尚质, 敬洽义彰。神祚惟永,帝业增昌。
皇地祇歌辞,奏諴夏辞:
厚载垂德,昆丘主神。阴坛吉礼,北至良辰。鉴水呈洁,牲栗表纯。樽壶夕视, 币玉朝陈。群望咸秩,精灵毕臻。祚流于国,祉被于人。
送神歌辞,奏昭夏辞:
奠既彻,献已周。竦灵驾,逝远游。洞四极,匝九县。庆方流,祉恆遍。埋玉 气,掩牲芬。晰神理,显国文。
神州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方丘同。
四海之内,一和之壤。地曰神州,物赖生长。咸池既降,泰折斯飨。牲牷尚黑, 珪玉实两。九宇载宁,神功克广。
社稷歌辞四首:迎送神、登歌,与方丘同。
春祈社,奏諴夏辞:
厚地开灵,方坛崇祀。达以风露,树之松梓。勾萌既申,芟柞伊始。恭祈粢盛, 载膺休祉。
春祈稷,奏諴夏辞:
粒食兴教,播厥有先。尊神致洁,报本惟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