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人间无数雨打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留在女学里,阿姨们除了阿丘,又找来了两三个佣人,既算陪我,也算看管女学堂。
那三个新来的佣人中,有一个女佣人,叫麻子娘。说话的口音似乎和张妈是老乡,也是嘉兴一个乡下地方的人。
我有意问她认不认得张妈一家。她想了半天,犹豫着说,大概知道。
我就问张妈现状。
她开始不肯说,说是乌糟事脏耳朵。我问得多了,就说了。这女佣跟从前的张妈一样,虽然慈蔼,但是不说话也罢,倘若开了个口,就絮絮叨叨的,非要把话说尽了。
我就是从她嘴里,知道了她原来和张妈曾经算是年少时的朋友,也知道了张妈的确切故事。
“唉,谁料得到呢?她那时哭着对我说:她发现的时候,已经迟了。秋桂偷偷把一个银镯子和一件绸缎衣裳要拿去丢掉,她捡回来,发现是老爷的东西,就骂秋桂没骨气,宁可穷死也不偷。唉,其实秋桂哪里是这样的孩子?秋桂就哭,却一句都不肯辩解。后来她去打扫粮仓,发现......她气得拿着扫帚去上去打那个老东西!只是,后来秋桂还是跳水里去了......”
麻子娘每次说到这里,就含糊其辞,不肯说清。
我屡次逼问,逼急了,她吐出一句:“还能发现什么?孙家那老东西作践人,五十多岁了,拿刀子逼秋桂跟他睡!”
我怔住了。
麻子娘破罐子摔破,还在絮絮叨叨。
“唉,那孙家老爷说,谁教秋桂屁股那么圆,身量那么高,还那么爱笑,这就是勾引他......唉,可怜秋桂脾气倔,当晚就跳了河。”
张妈撞破真相,又打了孙老爷,孙家心虚逼死了秋桂姐,又污蔑张妈手脚不干净,说,一家都混账,就将张妈一家撵了出去。
“秋桂妈乡下人脾气,非得给秋桂讨个公道,拿着那个银镯子和绸衣服,说是证据,跑去了衙门。嗨!兜里没一枚铜板,就少叫一声‘衙门’。你看,这状没告成,一条胳膊倒打折了。”
打折了手没法做活,主人家又到处说张妈手脚不干净。
“秋桂捞起来的时候,小癞头吓坏了,喊半晚的阿姊,回去就发起了热,吃了药,没好,烧傻了。”
张妈打折了手,没法做重活,总被辞退。家里又老的老,病的病,小的小,那个烟鬼丈夫又不中用,实在没办法,就去当了暗娼。
再之后的事,麻子娘说,她也不是很清楚了,因为张妈干了这样不光彩的事,逐渐地都不往来了。只听说张妈好像阖家去了南京,不久托旧主家找了个正经活,大约境况是好起来了。
说完又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不要告诉阿姨们,她对我说了这些“乌糟事”。
我倒是知道张妈的境况没有像麻子娘希冀的那样好起来。
她终还是又被小姑姑的“同志”辞了。
想想,恐怕那天途经南京的时候,看到的那个头发半白的女人,就是又去做流莺了的张妈。
我现在是知道流莺是什么了的。
因为听了张妈的境遇,我心情发闷,连玩耍也消了心情,更没了意思做功课,就只好胡乱地读一些闲书打发。
好不容易挨到小姑姑她们回来。告诉我女学半个月后正式开张。勉强算是好消息。
女学堂开张那一天,门前车水马龙,到处都是马车、人力车。
学堂牌匾上挂了几尺的红布,比结亲还热闹。
各位有名望的乡绅都来了,不管真的假的,都飘着满脸的恭喜。
门前堆了一叠叠火红的炮仗,只待点起来,震天的喜庆。
学堂里也迎进来许多坐马车来,脚小小的,要人扶着,走路会喘气,遮着脸娇声娇气的姐姐们。还有一些更洋气的姐姐,不裹脚,高声大气的,同样是坐马车来。
其中最寒酸的姐姐妹妹,衣裳也是新的。
我之前居在女学堂,虽然日常有阿姨姑姑教导,但是她们各有忙事,总顾不到我。
现在来了这么多姐姐,照理我该高兴的。
可是又摆不出笑模样来。
姑姑阿姨在前边接待客人和学生、学生家人,我就从后门偷偷溜了出去。
学堂边上不远,有一个村子,聚族而居,是一族人。
我出去的时候,他们居然也在吵闹,许多村民围着什么人。
我驻足看了一会,听见麻子娘蹑手蹑脚叫我:“杏姐儿,你那天叫我打听的,我搞明白了。”
我连忙问她。
麻子娘却自己先唏嘘了一会,才告诉我:“姐儿那天问我机灵鬼和小癞头究竟现在怎么样?我向张家的亲戚问了一问。唉,能怎么样?穷死了。”
张妈第二次去做流莺的时候,整天在外面,半夜才能回家。机灵鬼年纪大一点,七八岁了,知道帮衬老娘,就去跟着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街头捡菜叶,他就跟乞丐们混,扮作乞儿,跟乞儿们一起表演“杂技”,恶讨乞钱。
后来张家公婆也病得实在出不来门了,他就独自混。
又有一次,机灵鬼正表演吞蛇在喉,旁边一闲人,闲着无聊,为寻趣,暗中以手上的烟头触蛇身,蛇负痛猛窜,钻到机灵鬼肚子里一阵乱钻。
机灵鬼就真做了鬼了。
张妈丈夫整天只知道吸大烟,屁事不理。
没了机灵鬼照顾弟弟和爷奶。张家婆婆和公公不久就病死了。
小癞头没人照顾,只能常跟着张妈,眼看着张妈跟不同的男人在床上倒腾,他坐在一边傻笑。
结果张妈染了脏病,他常睡那床,也染了。他年纪太小,才四岁,没熬过,烂死了。
死的时候浑身就都是烂肉。
麻子娘顾忌着什么似的,这里说的隐隐绰绰。也不告诉我什么叫脏病。只是我最近读的闲书多,她说的,我这回大概都能猜出来了。
最后,张妈的去处,麻子娘说,张妈的痨病鬼、大烟鬼丈夫也死了,张妈就离开了南京。至于去哪了,因为得了脏病,娘家不许她进门,无处可去,似乎回来过了。不过险些被张家族人打死了。因骂张妈是克死了夫家满门的“丧门星”。
于是张妈只好逃走。最后一个见着她的人,形容她简直好像是“行走着的活死人”,与人几乎不交谈,大概纯做了乞丐,不知往哪里流浪去了。
“可是,我见着她了。”我暗暗想着。
想起那一篮土鸡蛋。
果然,听见麻子娘说:“似乎还有认得的人在附近见过她。看见她提着篮子,似乎在寻什么人呢。问起,只说是好人。要谢谢他们。哎呀,她这样克死了夫家满门的人,虽然可怜,也可恶,该当死后入十八层地狱的。这样要入地狱的人,谁对她来说,不是好人呢?”
脑海中闪现出张妈最后那抹解脱似的笑容。
这个苦得比木偶人一样的女人,在世上最后一丝念想,大概就是来谢过她心目中善待了她的好人。
我问麻子娘:“土鸡蛋呢?”
我忽然想起来,那厚厚一篮,似乎足可以吃半月的土鸡蛋,似乎至今我还没尝过一个。
麻子娘愣了愣:“不知道。没见过什么土鸡蛋。”
大概,土鸡蛋就和张妈一样,淹没在了尘芥里了。
刚刚这么想的时候,忽然麻子娘看到大戏似的兴奋起来:“嗬喲,杏姐儿,你看,沉塘!”
我抬目望去,一愣,发现远处拥挤的村民的确抬着一个猪篓子,里面似乎装着一个头发全白了的女乞丐。
麻子娘喃喃自语:“奸夫□□?只有一个女的,应该不是。大约是偷了什么东西,犯了什么他们族里的规矩?”
这时,女学堂那边有人叫了一声我的名字。
麻子娘反应过来,十分懊恼,推着我进门:“我这臭嘴,怎么叫杏姐儿看这种东西。”
我虽觉得那女乞丐有些眼熟,也没兴趣看沉塘,顺着力道被她推了进去。
进了门的刹那,那边一声巨大猪笼的“噗”地落水声似乎响了起来,同时,这边女学火红的炮仗也噼里啪啦地被点燃了。
我竖着耳朵去听,耳朵里也只听得到了炮竹喜庆的噼啪声,人们此起彼伏的贺喜声。
女学堂,正式开起来了。
不知怎地,我看着火红的炮仗,高高的牌匾,看着娇声娇气,绫罗绸缎的女学生们,看着乡绅们资助的摆了老长的庆贺女学开张的流水宴上的鱼肉。
却总还是一会想起那个小姑娘血肉模糊的尸首。
想起张妈和一篮土鸡蛋。
小姑姑走过来,她今天笑眯眯的,穿着一身锦蓝的裙衫,精神振奋:“怎么垂头丧气的?刚吩咐准备了你最喜欢的菜色。今天可得吃的饱饱的。”
我抬头问她:“小姑姑,参政是女绅士参政,不是张妈参政。那女学堂呢,是女绅士读书,还是张妈读书?”
小姑姑怔住。打了个寒颤。半天,说:“开了女学堂,才能救更多张妈。”
看着满桌娇声笑着的姐姐,风度翩翩的“开明”士绅,我想,但愿吧。
一墙之隔,不远处村民们在执行宗法族法。
墙内,秋风微微吹拂,我喝了几蛊甜酒,有点薰然,靠着小姑姑,看天空高高的淡薄云影,听阿姨们兴致勃勃地与开明士绅谈论着“普及女子教育”,眯着眼,慢慢睡着了。
我留在女学里,阿姨们除了阿丘,又找来了两三个佣人,既算陪我,也算看管女学堂。
那三个新来的佣人中,有一个女佣人,叫麻子娘。说话的口音似乎和张妈是老乡,也是嘉兴一个乡下地方的人。
我有意问她认不认得张妈一家。她想了半天,犹豫着说,大概知道。
我就问张妈现状。
她开始不肯说,说是乌糟事脏耳朵。我问得多了,就说了。这女佣跟从前的张妈一样,虽然慈蔼,但是不说话也罢,倘若开了个口,就絮絮叨叨的,非要把话说尽了。
我就是从她嘴里,知道了她原来和张妈曾经算是年少时的朋友,也知道了张妈的确切故事。
“唉,谁料得到呢?她那时哭着对我说:她发现的时候,已经迟了。秋桂偷偷把一个银镯子和一件绸缎衣裳要拿去丢掉,她捡回来,发现是老爷的东西,就骂秋桂没骨气,宁可穷死也不偷。唉,其实秋桂哪里是这样的孩子?秋桂就哭,却一句都不肯辩解。后来她去打扫粮仓,发现......她气得拿着扫帚去上去打那个老东西!只是,后来秋桂还是跳水里去了......”
麻子娘每次说到这里,就含糊其辞,不肯说清。
我屡次逼问,逼急了,她吐出一句:“还能发现什么?孙家那老东西作践人,五十多岁了,拿刀子逼秋桂跟他睡!”
我怔住了。
麻子娘破罐子摔破,还在絮絮叨叨。
“唉,那孙家老爷说,谁教秋桂屁股那么圆,身量那么高,还那么爱笑,这就是勾引他......唉,可怜秋桂脾气倔,当晚就跳了河。”
张妈撞破真相,又打了孙老爷,孙家心虚逼死了秋桂姐,又污蔑张妈手脚不干净,说,一家都混账,就将张妈一家撵了出去。
“秋桂妈乡下人脾气,非得给秋桂讨个公道,拿着那个银镯子和绸衣服,说是证据,跑去了衙门。嗨!兜里没一枚铜板,就少叫一声‘衙门’。你看,这状没告成,一条胳膊倒打折了。”
打折了手没法做活,主人家又到处说张妈手脚不干净。
“秋桂捞起来的时候,小癞头吓坏了,喊半晚的阿姊,回去就发起了热,吃了药,没好,烧傻了。”
张妈打折了手,没法做重活,总被辞退。家里又老的老,病的病,小的小,那个烟鬼丈夫又不中用,实在没办法,就去当了暗娼。
再之后的事,麻子娘说,她也不是很清楚了,因为张妈干了这样不光彩的事,逐渐地都不往来了。只听说张妈好像阖家去了南京,不久托旧主家找了个正经活,大约境况是好起来了。
说完又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不要告诉阿姨们,她对我说了这些“乌糟事”。
我倒是知道张妈的境况没有像麻子娘希冀的那样好起来。
她终还是又被小姑姑的“同志”辞了。
想想,恐怕那天途经南京的时候,看到的那个头发半白的女人,就是又去做流莺了的张妈。
我现在是知道流莺是什么了的。
因为听了张妈的境遇,我心情发闷,连玩耍也消了心情,更没了意思做功课,就只好胡乱地读一些闲书打发。
好不容易挨到小姑姑她们回来。告诉我女学半个月后正式开张。勉强算是好消息。
女学堂开张那一天,门前车水马龙,到处都是马车、人力车。
学堂牌匾上挂了几尺的红布,比结亲还热闹。
各位有名望的乡绅都来了,不管真的假的,都飘着满脸的恭喜。
门前堆了一叠叠火红的炮仗,只待点起来,震天的喜庆。
学堂里也迎进来许多坐马车来,脚小小的,要人扶着,走路会喘气,遮着脸娇声娇气的姐姐们。还有一些更洋气的姐姐,不裹脚,高声大气的,同样是坐马车来。
其中最寒酸的姐姐妹妹,衣裳也是新的。
我之前居在女学堂,虽然日常有阿姨姑姑教导,但是她们各有忙事,总顾不到我。
现在来了这么多姐姐,照理我该高兴的。
可是又摆不出笑模样来。
姑姑阿姨在前边接待客人和学生、学生家人,我就从后门偷偷溜了出去。
学堂边上不远,有一个村子,聚族而居,是一族人。
我出去的时候,他们居然也在吵闹,许多村民围着什么人。
我驻足看了一会,听见麻子娘蹑手蹑脚叫我:“杏姐儿,你那天叫我打听的,我搞明白了。”
我连忙问她。
麻子娘却自己先唏嘘了一会,才告诉我:“姐儿那天问我机灵鬼和小癞头究竟现在怎么样?我向张家的亲戚问了一问。唉,能怎么样?穷死了。”
张妈第二次去做流莺的时候,整天在外面,半夜才能回家。机灵鬼年纪大一点,七八岁了,知道帮衬老娘,就去跟着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街头捡菜叶,他就跟乞丐们混,扮作乞儿,跟乞儿们一起表演“杂技”,恶讨乞钱。
后来张家公婆也病得实在出不来门了,他就独自混。
又有一次,机灵鬼正表演吞蛇在喉,旁边一闲人,闲着无聊,为寻趣,暗中以手上的烟头触蛇身,蛇负痛猛窜,钻到机灵鬼肚子里一阵乱钻。
机灵鬼就真做了鬼了。
张妈丈夫整天只知道吸大烟,屁事不理。
没了机灵鬼照顾弟弟和爷奶。张家婆婆和公公不久就病死了。
小癞头没人照顾,只能常跟着张妈,眼看着张妈跟不同的男人在床上倒腾,他坐在一边傻笑。
结果张妈染了脏病,他常睡那床,也染了。他年纪太小,才四岁,没熬过,烂死了。
死的时候浑身就都是烂肉。
麻子娘顾忌着什么似的,这里说的隐隐绰绰。也不告诉我什么叫脏病。只是我最近读的闲书多,她说的,我这回大概都能猜出来了。
最后,张妈的去处,麻子娘说,张妈的痨病鬼、大烟鬼丈夫也死了,张妈就离开了南京。至于去哪了,因为得了脏病,娘家不许她进门,无处可去,似乎回来过了。不过险些被张家族人打死了。因骂张妈是克死了夫家满门的“丧门星”。
于是张妈只好逃走。最后一个见着她的人,形容她简直好像是“行走着的活死人”,与人几乎不交谈,大概纯做了乞丐,不知往哪里流浪去了。
“可是,我见着她了。”我暗暗想着。
想起那一篮土鸡蛋。
果然,听见麻子娘说:“似乎还有认得的人在附近见过她。看见她提着篮子,似乎在寻什么人呢。问起,只说是好人。要谢谢他们。哎呀,她这样克死了夫家满门的人,虽然可怜,也可恶,该当死后入十八层地狱的。这样要入地狱的人,谁对她来说,不是好人呢?”
脑海中闪现出张妈最后那抹解脱似的笑容。
这个苦得比木偶人一样的女人,在世上最后一丝念想,大概就是来谢过她心目中善待了她的好人。
我问麻子娘:“土鸡蛋呢?”
我忽然想起来,那厚厚一篮,似乎足可以吃半月的土鸡蛋,似乎至今我还没尝过一个。
麻子娘愣了愣:“不知道。没见过什么土鸡蛋。”
大概,土鸡蛋就和张妈一样,淹没在了尘芥里了。
刚刚这么想的时候,忽然麻子娘看到大戏似的兴奋起来:“嗬喲,杏姐儿,你看,沉塘!”
我抬目望去,一愣,发现远处拥挤的村民的确抬着一个猪篓子,里面似乎装着一个头发全白了的女乞丐。
麻子娘喃喃自语:“奸夫□□?只有一个女的,应该不是。大约是偷了什么东西,犯了什么他们族里的规矩?”
这时,女学堂那边有人叫了一声我的名字。
麻子娘反应过来,十分懊恼,推着我进门:“我这臭嘴,怎么叫杏姐儿看这种东西。”
我虽觉得那女乞丐有些眼熟,也没兴趣看沉塘,顺着力道被她推了进去。
进了门的刹那,那边一声巨大猪笼的“噗”地落水声似乎响了起来,同时,这边女学火红的炮仗也噼里啪啦地被点燃了。
我竖着耳朵去听,耳朵里也只听得到了炮竹喜庆的噼啪声,人们此起彼伏的贺喜声。
女学堂,正式开起来了。
不知怎地,我看着火红的炮仗,高高的牌匾,看着娇声娇气,绫罗绸缎的女学生们,看着乡绅们资助的摆了老长的庆贺女学开张的流水宴上的鱼肉。
却总还是一会想起那个小姑娘血肉模糊的尸首。
想起张妈和一篮土鸡蛋。
小姑姑走过来,她今天笑眯眯的,穿着一身锦蓝的裙衫,精神振奋:“怎么垂头丧气的?刚吩咐准备了你最喜欢的菜色。今天可得吃的饱饱的。”
我抬头问她:“小姑姑,参政是女绅士参政,不是张妈参政。那女学堂呢,是女绅士读书,还是张妈读书?”
小姑姑怔住。打了个寒颤。半天,说:“开了女学堂,才能救更多张妈。”
看着满桌娇声笑着的姐姐,风度翩翩的“开明”士绅,我想,但愿吧。
一墙之隔,不远处村民们在执行宗法族法。
墙内,秋风微微吹拂,我喝了几蛊甜酒,有点薰然,靠着小姑姑,看天空高高的淡薄云影,听阿姨们兴致勃勃地与开明士绅谈论着“普及女子教育”,眯着眼,慢慢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