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灵异警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吴聃看了看这布局,皱眉不语。我见状上前问道:“师父,你看出什么没有?为什么要挑选这些神兽?代表正邪平衡?”
吴聃摇头道:“我看未必。”说着,吴聃先一步迈进那龙王庙里。我跟着进去,见大殿为檐下安装雕刻精细的门窗,殿内塑有东海龙王敖广。在中国东方为尊位,按周易来说东为阳,故此东海龙王排第一是理所应当的,很多龙王庙里设的神像也就是这家伙。我打量了一下那龙王,觉得没啥特别,便绕道殿后门,见里面竟然有一层小院落,小院子里建一座六角亭,亭顶高耸,六条边脊陡峭,兽头、滴水,做得很是精致。
但是更特别的是,围绕那个小亭子有一座小池子,好像在旁边还有老式的炉子,只是现在已经废弃不用了,大概很多北方农村的童鞋知道,蜂窝煤炉子,很简陋的那种。那水池的水清澈无比,似乎有潺潺流水声,让我倍觉奇怪。池水很少是活水,除非是山泉汇聚而成的。很多寺庙其实都放的自来水,定期换水,这地方好像没有这设置。
村长解释说,这炉子是他还年轻的时候建议设置的,因为那时候村子里人多,附近村子来拜龙王的人也不少,有时候也有外地旅游的,偶尔来龙王庙看看。这一年下来龙王庙的人流也不少,曾经香火鼎盛。可山路遥远,现在还好,可到了酷暑六月,爬山上来拜龙王的人就会觉得一路干渴无比,因此村长在这设置了个烧开会的炉子,取用的就是这池子里的山泉活水,那时候四方善人或者亲眷也有来此居住的,就住在后院的厢房里。这样的话,他们就能昼夜为过往行人义务烧开水之用。多少年来,每逢农历六月,全县乃至周边各县的拜会村人就云集于此。有时候人多了,就有人自备柴火烧开水,盛在三个大木桶里,过往行人不花一分钱,任何时候都可喝上温热适度的开水。这一义举叫做“伏里舍汤,功德无量”,也暗和着龙王庙这意思。
我听到这里,略觉感动,心想当年人烟旺盛的时候,这里也算是一处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了。可惜现在好人没好报,怎么落得个村毁人亡的结局,老天不开眼啊。这时候我无意间瞥到龙王正殿后门旁,那儿好像有一石碑。我凑过去一看,果然是古人建造的时候留下的碑文。古代人就这德行,喜欢留点字迹表明是自己建的。我凑上去一看,见那碑文里说道:“永乐元年,永嘉久旱不雨,刘道长率众于龙王庙祈雨,事毕,天降甘露,广施人间,圣上为感神恩,特令黄淮重修龙王庙,以图永嘉风调雨顺。”
我靠,竟然没写到底是谁建造的,刘道长,八成是刘伯温那老不死干的。本来传闻他被朱元璋和胡惟庸弄死了,可现在看来这货躲过一劫,而且隐姓埋名给朱棣继续打工。我就不信他建立这龙王庙是为了风调雨顺。不过黄淮是谁?历史上好像没这号人似的。龙王庙内气场紊乱,我的手机信号也不是很好。我想查查黄淮何人,于是走到那龙王庙外面一段路,去搜黄淮的资料。但是网上对于这个古人的描述竟然极少,只有区区几行字:黄淮(1367-1449),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永嘉人(现温州市鹿城区)人,是“永嘉黄氏族系”始迁祖黄中【(794~887)字大本,号潜夫,于唐太和八年甲寅(834)自南京迁居永嘉左厢南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孙。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擦,这等于没说啊,唯一的感觉就是这货应该是出身名门望族,而且是跟刘伯温一起来的。看来就是温州当地人,所以朱棣派他来建造这龙王庙。目测最后应该没落什么好,或者没成为朱棣的心腹,没机会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的巅峰了。不然历史上不会寥寥数笔带过去。
我回到龙王庙正殿的时候,见吴聃正盯着那龙王神像出神,一旁的林宇凡不解地看看吴聃又看看龙王神像,问道:“吴叔,您在看什么呢?”
吴聃摸着下巴,琢磨道:“这龙王哪儿有点眼熟呢……”
我听他这么说,便顺着吴聃的目光看去,见正殿一座很巍峨高大的敖广雕像,通体涂成赤金色,显得很是威武霸气。这龙王的形象也跟电视啊网上什么的差不多,龙角,人脸,长须,身材魁梧。比较有特色的是,这个龙王坐在宝座上,脚下不是祥云,而是金色的好像是火焰一样的东西。龙王手上还握着一把剑,插入地下那团火焰里。神像后头的墙壁上浮雕着黄色的祥光和一片碧波大海。
“这把剑有点眼熟!”吴聃突然说道,冷不丁将背上的背包取下来,从里面抽出那把包了一层棉布的古剑。我凑过去一看,果然嘿... -->>
吴聃看了看这布局,皱眉不语。我见状上前问道:“师父,你看出什么没有?为什么要挑选这些神兽?代表正邪平衡?”
吴聃摇头道:“我看未必。”说着,吴聃先一步迈进那龙王庙里。我跟着进去,见大殿为檐下安装雕刻精细的门窗,殿内塑有东海龙王敖广。在中国东方为尊位,按周易来说东为阳,故此东海龙王排第一是理所应当的,很多龙王庙里设的神像也就是这家伙。我打量了一下那龙王,觉得没啥特别,便绕道殿后门,见里面竟然有一层小院落,小院子里建一座六角亭,亭顶高耸,六条边脊陡峭,兽头、滴水,做得很是精致。
但是更特别的是,围绕那个小亭子有一座小池子,好像在旁边还有老式的炉子,只是现在已经废弃不用了,大概很多北方农村的童鞋知道,蜂窝煤炉子,很简陋的那种。那水池的水清澈无比,似乎有潺潺流水声,让我倍觉奇怪。池水很少是活水,除非是山泉汇聚而成的。很多寺庙其实都放的自来水,定期换水,这地方好像没有这设置。
村长解释说,这炉子是他还年轻的时候建议设置的,因为那时候村子里人多,附近村子来拜龙王的人也不少,有时候也有外地旅游的,偶尔来龙王庙看看。这一年下来龙王庙的人流也不少,曾经香火鼎盛。可山路遥远,现在还好,可到了酷暑六月,爬山上来拜龙王的人就会觉得一路干渴无比,因此村长在这设置了个烧开会的炉子,取用的就是这池子里的山泉活水,那时候四方善人或者亲眷也有来此居住的,就住在后院的厢房里。这样的话,他们就能昼夜为过往行人义务烧开水之用。多少年来,每逢农历六月,全县乃至周边各县的拜会村人就云集于此。有时候人多了,就有人自备柴火烧开水,盛在三个大木桶里,过往行人不花一分钱,任何时候都可喝上温热适度的开水。这一义举叫做“伏里舍汤,功德无量”,也暗和着龙王庙这意思。
我听到这里,略觉感动,心想当年人烟旺盛的时候,这里也算是一处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了。可惜现在好人没好报,怎么落得个村毁人亡的结局,老天不开眼啊。这时候我无意间瞥到龙王正殿后门旁,那儿好像有一石碑。我凑过去一看,果然是古人建造的时候留下的碑文。古代人就这德行,喜欢留点字迹表明是自己建的。我凑上去一看,见那碑文里说道:“永乐元年,永嘉久旱不雨,刘道长率众于龙王庙祈雨,事毕,天降甘露,广施人间,圣上为感神恩,特令黄淮重修龙王庙,以图永嘉风调雨顺。”
我靠,竟然没写到底是谁建造的,刘道长,八成是刘伯温那老不死干的。本来传闻他被朱元璋和胡惟庸弄死了,可现在看来这货躲过一劫,而且隐姓埋名给朱棣继续打工。我就不信他建立这龙王庙是为了风调雨顺。不过黄淮是谁?历史上好像没这号人似的。龙王庙内气场紊乱,我的手机信号也不是很好。我想查查黄淮何人,于是走到那龙王庙外面一段路,去搜黄淮的资料。但是网上对于这个古人的描述竟然极少,只有区区几行字:黄淮(1367-1449),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永嘉人(现温州市鹿城区)人,是“永嘉黄氏族系”始迁祖黄中【(794~887)字大本,号潜夫,于唐太和八年甲寅(834)自南京迁居永嘉左厢南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孙。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擦,这等于没说啊,唯一的感觉就是这货应该是出身名门望族,而且是跟刘伯温一起来的。看来就是温州当地人,所以朱棣派他来建造这龙王庙。目测最后应该没落什么好,或者没成为朱棣的心腹,没机会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的巅峰了。不然历史上不会寥寥数笔带过去。
我回到龙王庙正殿的时候,见吴聃正盯着那龙王神像出神,一旁的林宇凡不解地看看吴聃又看看龙王神像,问道:“吴叔,您在看什么呢?”
吴聃摸着下巴,琢磨道:“这龙王哪儿有点眼熟呢……”
我听他这么说,便顺着吴聃的目光看去,见正殿一座很巍峨高大的敖广雕像,通体涂成赤金色,显得很是威武霸气。这龙王的形象也跟电视啊网上什么的差不多,龙角,人脸,长须,身材魁梧。比较有特色的是,这个龙王坐在宝座上,脚下不是祥云,而是金色的好像是火焰一样的东西。龙王手上还握着一把剑,插入地下那团火焰里。神像后头的墙壁上浮雕着黄色的祥光和一片碧波大海。
“这把剑有点眼熟!”吴聃突然说道,冷不丁将背上的背包取下来,从里面抽出那把包了一层棉布的古剑。我凑过去一看,果然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