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名门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些,一下子让拥有大片土地的世家增加了许多赋税。所以世家颇多怨言,自然难容长公主,便是韦家、苏家这一次不反,一旦出些天灾,有些心怀不满的人必然鼓动地方上生乱的。世家虽然有私心,但累世传承,人才鼎盛,在朝是朝廷的基石栋梁,在地方保境安民、安定乡里。皇上既为天下之主,宜应处以公心,而不是凭自己的偏好处事。”
皇上吃惊的望着太皇太后,原本他只是想出言试探,没想到太皇太后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而且入夏以来,黄河连日暴雨,几处决口,已经出现了流民,如果这时候世家再趁机鼓动,必然生出大祸来。
太皇太后见皇帝吃惊的表情,接着说道:“我身在后*宫,原本朝廷上的事不该置喙,但见皇上整日为国事忧心,故多此一言。”
皇帝站了起来,以大礼相拜,说道:“还请祖母教我。”
然后把最近世家把矛头指向徐熙明的事情向太皇太后细说了一遍。太皇太后沉吟半饷说道:“徐熙明也算是忠直之臣,只是一直在中央任职,从未到过地方,做起事来未免有些想当然,不如皇上先让他去江南历练几年吧。”
这话的意思皇帝明白,就是让他对世家妥协,不过也未尝不是对徐熙明的一种保护,如果事情继续发展下去,若是朝廷公议清查户部,说不定徐熙明连命都保不住了。
皇帝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太皇太后说的极是,孙儿受教了。只是未免伤了人心。”
“皇室安稳,人心便在,皇上该立太子了。”皇太后语重心长的说。
现在皇后的外戚是渤海高氏,他家虽然算士族,却早已败落,能够靠门荫举官者寥寥,名额还经常被其他大族侵占。因此高氏子弟多以科举出仕,反而跟寒门的人更为亲近。当年郑伦势大,他们依附郑伦,把女儿嫁给了当初是诚郡王的皇帝。皇帝即位后,他家虽被郑伦压着,却也有复兴的兆头。没想到郑伦死后,郑家一败涂地。而后韦贵妃受宠,韦家势大,皇后和高家又依附长公主压制韦家,后来因支持长公主的“摊丁入亩”政策,被士族排挤,被寒门追捧。现在长公主死了,他家又失了倚仗,跟寒门走的更近。此时立太子,算是给寒门一个安抚和希望。
次日,皇帝突然颁旨,斥责徐熙明办事不力,将他贬为台州司马。又升了原户部郎中裴敏作户部侍郎,裴敏一直对“摊丁入亩”并不热衷,至此,长公主为了从根本上打击世家而作的尝试便终止了下来。
当大家还没琢磨过味来的时候,皇帝又批了谏臣请议立太子的折子,要求众臣廷议此事。裕王是皇后所出的嫡子,世家大族向来重视嫡庶之别,寒门也同样重视宗法,而且后族跟寒门关系更近,因此这件事在朝上倒是达成了少见的一致。
皇帝便下诏立五子裕王为太子,着礼部拟定立太子的章程。加封中书令、吏部尚书陆宪为太子太师,靖国公、尚书右仆射崔澄为太子太保;又封了寒门出身的门下侍中、崇贤馆大学士李明哲为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左光禄大夫柳正言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周文光任太子詹事。
皇帝这一番动作叫人目不暇接,世家阻止了“摊丁入亩”稍占优势,便不再动作,而寒门虽然暂时失利,却未损根本,众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太子府人选上去了,暗潮涌动的朝局暂时平静了下来。
只有王家心有不甘,却毫无办法。
靖国公家此次不仅毫发无损,而且圣眷更隆,皇帝也同意了请封世子的折子,声势大有和中书令陆宪比肩的趋势。靖国公虽然一如既往的低调,但脸上的神色却比之前轻松很多。主人家心情好,下人们的日子也好过,弥漫在府中阴沉气氛终于一扫而空。
涵因听着皓轩说着这些喜讯,脸上也挂着笑陪他一起高兴,心里却是一沉。此事之后,崔家声势大振,在朝堂上如日中天,那么靖国公很有可能为了避嫌,不让贤妃娘娘抚养泰王,那自己的存在就变得十分尴尬了。
看着皓轩兴奋的表情,也不好扫他的兴,只是淡淡的应和着。暗自思量,皇帝这一招连打带销倒是颇能唬人,便是自己处于这种情形,大概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皇帝从小就受世家豪门的欺负,陪在他身边的人也有不少寒门出身,即位后她们姐弟又不停的在和各门阀世家周旋,日子并不轻松,因此皇帝对世家一直没有好感。她还认为以皇帝的性子还会再撑一阵,直到世家闹起来再放弃“摊丁入亩”。没想到他这么快做了决断,这两招干净利索,世家也轻易的妥协了,使朝堂局势迅速平静了下来。同样,很有可能也让自己的打算落了空。
就在有家欢喜有家忧的时候,平叛有功加封安平侯的赵俭却突然患了急病,没过几天便病逝了,爵位让年仅3岁的儿子袭了。
了些,一下子让拥有大片土地的世家增加了许多赋税。所以世家颇多怨言,自然难容长公主,便是韦家、苏家这一次不反,一旦出些天灾,有些心怀不满的人必然鼓动地方上生乱的。世家虽然有私心,但累世传承,人才鼎盛,在朝是朝廷的基石栋梁,在地方保境安民、安定乡里。皇上既为天下之主,宜应处以公心,而不是凭自己的偏好处事。”
皇上吃惊的望着太皇太后,原本他只是想出言试探,没想到太皇太后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而且入夏以来,黄河连日暴雨,几处决口,已经出现了流民,如果这时候世家再趁机鼓动,必然生出大祸来。
太皇太后见皇帝吃惊的表情,接着说道:“我身在后*宫,原本朝廷上的事不该置喙,但见皇上整日为国事忧心,故多此一言。”
皇帝站了起来,以大礼相拜,说道:“还请祖母教我。”
然后把最近世家把矛头指向徐熙明的事情向太皇太后细说了一遍。太皇太后沉吟半饷说道:“徐熙明也算是忠直之臣,只是一直在中央任职,从未到过地方,做起事来未免有些想当然,不如皇上先让他去江南历练几年吧。”
这话的意思皇帝明白,就是让他对世家妥协,不过也未尝不是对徐熙明的一种保护,如果事情继续发展下去,若是朝廷公议清查户部,说不定徐熙明连命都保不住了。
皇帝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太皇太后说的极是,孙儿受教了。只是未免伤了人心。”
“皇室安稳,人心便在,皇上该立太子了。”皇太后语重心长的说。
现在皇后的外戚是渤海高氏,他家虽然算士族,却早已败落,能够靠门荫举官者寥寥,名额还经常被其他大族侵占。因此高氏子弟多以科举出仕,反而跟寒门的人更为亲近。当年郑伦势大,他们依附郑伦,把女儿嫁给了当初是诚郡王的皇帝。皇帝即位后,他家虽被郑伦压着,却也有复兴的兆头。没想到郑伦死后,郑家一败涂地。而后韦贵妃受宠,韦家势大,皇后和高家又依附长公主压制韦家,后来因支持长公主的“摊丁入亩”政策,被士族排挤,被寒门追捧。现在长公主死了,他家又失了倚仗,跟寒门走的更近。此时立太子,算是给寒门一个安抚和希望。
次日,皇帝突然颁旨,斥责徐熙明办事不力,将他贬为台州司马。又升了原户部郎中裴敏作户部侍郎,裴敏一直对“摊丁入亩”并不热衷,至此,长公主为了从根本上打击世家而作的尝试便终止了下来。
当大家还没琢磨过味来的时候,皇帝又批了谏臣请议立太子的折子,要求众臣廷议此事。裕王是皇后所出的嫡子,世家大族向来重视嫡庶之别,寒门也同样重视宗法,而且后族跟寒门关系更近,因此这件事在朝上倒是达成了少见的一致。
皇帝便下诏立五子裕王为太子,着礼部拟定立太子的章程。加封中书令、吏部尚书陆宪为太子太师,靖国公、尚书右仆射崔澄为太子太保;又封了寒门出身的门下侍中、崇贤馆大学士李明哲为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左光禄大夫柳正言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周文光任太子詹事。
皇帝这一番动作叫人目不暇接,世家阻止了“摊丁入亩”稍占优势,便不再动作,而寒门虽然暂时失利,却未损根本,众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太子府人选上去了,暗潮涌动的朝局暂时平静了下来。
只有王家心有不甘,却毫无办法。
靖国公家此次不仅毫发无损,而且圣眷更隆,皇帝也同意了请封世子的折子,声势大有和中书令陆宪比肩的趋势。靖国公虽然一如既往的低调,但脸上的神色却比之前轻松很多。主人家心情好,下人们的日子也好过,弥漫在府中阴沉气氛终于一扫而空。
涵因听着皓轩说着这些喜讯,脸上也挂着笑陪他一起高兴,心里却是一沉。此事之后,崔家声势大振,在朝堂上如日中天,那么靖国公很有可能为了避嫌,不让贤妃娘娘抚养泰王,那自己的存在就变得十分尴尬了。
看着皓轩兴奋的表情,也不好扫他的兴,只是淡淡的应和着。暗自思量,皇帝这一招连打带销倒是颇能唬人,便是自己处于这种情形,大概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皇帝从小就受世家豪门的欺负,陪在他身边的人也有不少寒门出身,即位后她们姐弟又不停的在和各门阀世家周旋,日子并不轻松,因此皇帝对世家一直没有好感。她还认为以皇帝的性子还会再撑一阵,直到世家闹起来再放弃“摊丁入亩”。没想到他这么快做了决断,这两招干净利索,世家也轻易的妥协了,使朝堂局势迅速平静了下来。同样,很有可能也让自己的打算落了空。
就在有家欢喜有家忧的时候,平叛有功加封安平侯的赵俭却突然患了急病,没过几天便病逝了,爵位让年仅3岁的儿子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