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我是王富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什么是好朋友呢,多半就是见面互相掐,不见面又想,遇到了事情,总是第一个找来的帮忙的那位。
很荣幸,身为天子的朋友,王岳又被提了起来,抓到了宫里。
“陛下,臣这些日子睡眠很少,个都不长了,该让臣休息休息了。”
朱厚熜瞥了眼几乎比自己还高的王岳,咬牙切齿。
“身为朕的臣子,你就别想消停!你说说吧,这些恩科考生,该怎么安排?”
王岳打着哈气,“陛下,这都是您的学生,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用问臣的。”
朱厚熜哼道:“那好啊,朕打算把他们填充到都察院,派到工部,安排到兵部吏部,让他们取代那些老臣,你觉得如何?”
不如何!
要真是这么干,这帮人就毁了。
“陛下,臣以为还是循序渐进为好,切莫揠苗助长!”
朱厚熜嘴角上翘,他已经看透了小富贵的套路,这小子主意比谁都多,但是却不爱直说,简直该打!
“你给我过来!”朱厚熜把王岳拉过来,两个人对着名单,一边看着,一边说道:“按照我大明的规矩,科举出来的进士,不是外放,就是留在京里,而在京的进士,则是要去各部观政,然后安排到各部衙门去,可是朕觉得太慢了,朕想快点!”
王岳一听,顿时苦笑摇头。
“陛下,这一点都不慢,相反,还太快了!”
“快?”朱厚熜生气了,“不快,怎么能赶走杨廷和那帮人?”
王岳无奈道:“但是人才培养也是有规律的,如果太快,反而会害了他们。”
“会吗?”
“怎么不会!”王岳认真道:“陛下,前不久挨廷杖的那些言官,说起来,他们也是冤枉!”
“冤枉?”朱厚熜惊得张大嘴巴,小富贵说的是人话吗?
“陛下,这些人都是书生出身,没有积累足够经验,让他们监督地方衙门,直言十三个布政使司的弊政,他们哪来这个本事啊!没办法,只能剑走偏锋,走歪门邪道,靠着蹭皇帝刷声望,靠着依附权臣,当爪牙鹰犬,获得升迁。”
朱厚熜若有所思,“这么说,这帮人真有点冤枉了!”
王岳低声道:“那个……陛下准备下罪己诏?”
“呸!”朱厚熜怒道:“他们尸位素餐,还敢惹朕,没剐了就不错了,还指望朕赔罪吗?就算赔罪,朕也是拿你的脑袋给他们!”
朱厚熜凶巴巴的,吓得王岳缩脖子,惹不起,惹不起!
朱厚熜思忖片刻,又道:“小富贵,你说这帮进士不学无术,只会读书,那国初的时候,不也是名臣辈出吗?难道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王岳笑嘻嘻道:“天意自然是有,可国初之时,是四途并重。”
所谓四途,就是学校,科目,荐举,铨选。
这四者当中依旧以科目最重,也就是科举最兴盛,但是呢,其他三途,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学校,这里的学校指的是以国子监为首的各级官学,其中国子监生也要接受系统培养,其中优异者,是能够直接入仕的,而且官位还不低。
其中以监生身份,做到布政使,侍郎,尚书者,比比皆是,也没见他们比进士出身的官员差什么。
而且像朱元璋,还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比如有些完成任务很好的粮长,就被直接留在京城,有人甚至干到了尚书高位。
这倒不是说国子监出身的人,就比进士要好,只是说不同成长环境的,互有优劣,能够胜任不同的工作。
可是渐渐地,科举一家独大,甚至连地方的官学都衰败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种书院。学生真正的举业全在书院,至于官学,不过是挂个名而已。
自从仁宣以来,就有这个趋势,而发展到了现在,大明的主要官员,一个不差,全都是从科举出来的。
这玩意就像是照着镜子选人,找出来的都是一个模子的,差不多的经历,极其相似的想法,同样高高在上的做派……
指望他们处理复杂的朝政,简直是开玩笑一样。
“小富贵啊,照你这么说,朕岂不是要多用监生,恢复地方官学了?”
>
什么是好朋友呢,多半就是见面互相掐,不见面又想,遇到了事情,总是第一个找来的帮忙的那位。
很荣幸,身为天子的朋友,王岳又被提了起来,抓到了宫里。
“陛下,臣这些日子睡眠很少,个都不长了,该让臣休息休息了。”
朱厚熜瞥了眼几乎比自己还高的王岳,咬牙切齿。
“身为朕的臣子,你就别想消停!你说说吧,这些恩科考生,该怎么安排?”
王岳打着哈气,“陛下,这都是您的学生,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用问臣的。”
朱厚熜哼道:“那好啊,朕打算把他们填充到都察院,派到工部,安排到兵部吏部,让他们取代那些老臣,你觉得如何?”
不如何!
要真是这么干,这帮人就毁了。
“陛下,臣以为还是循序渐进为好,切莫揠苗助长!”
朱厚熜嘴角上翘,他已经看透了小富贵的套路,这小子主意比谁都多,但是却不爱直说,简直该打!
“你给我过来!”朱厚熜把王岳拉过来,两个人对着名单,一边看着,一边说道:“按照我大明的规矩,科举出来的进士,不是外放,就是留在京里,而在京的进士,则是要去各部观政,然后安排到各部衙门去,可是朕觉得太慢了,朕想快点!”
王岳一听,顿时苦笑摇头。
“陛下,这一点都不慢,相反,还太快了!”
“快?”朱厚熜生气了,“不快,怎么能赶走杨廷和那帮人?”
王岳无奈道:“但是人才培养也是有规律的,如果太快,反而会害了他们。”
“会吗?”
“怎么不会!”王岳认真道:“陛下,前不久挨廷杖的那些言官,说起来,他们也是冤枉!”
“冤枉?”朱厚熜惊得张大嘴巴,小富贵说的是人话吗?
“陛下,这些人都是书生出身,没有积累足够经验,让他们监督地方衙门,直言十三个布政使司的弊政,他们哪来这个本事啊!没办法,只能剑走偏锋,走歪门邪道,靠着蹭皇帝刷声望,靠着依附权臣,当爪牙鹰犬,获得升迁。”
朱厚熜若有所思,“这么说,这帮人真有点冤枉了!”
王岳低声道:“那个……陛下准备下罪己诏?”
“呸!”朱厚熜怒道:“他们尸位素餐,还敢惹朕,没剐了就不错了,还指望朕赔罪吗?就算赔罪,朕也是拿你的脑袋给他们!”
朱厚熜凶巴巴的,吓得王岳缩脖子,惹不起,惹不起!
朱厚熜思忖片刻,又道:“小富贵,你说这帮进士不学无术,只会读书,那国初的时候,不也是名臣辈出吗?难道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王岳笑嘻嘻道:“天意自然是有,可国初之时,是四途并重。”
所谓四途,就是学校,科目,荐举,铨选。
这四者当中依旧以科目最重,也就是科举最兴盛,但是呢,其他三途,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学校,这里的学校指的是以国子监为首的各级官学,其中国子监生也要接受系统培养,其中优异者,是能够直接入仕的,而且官位还不低。
其中以监生身份,做到布政使,侍郎,尚书者,比比皆是,也没见他们比进士出身的官员差什么。
而且像朱元璋,还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比如有些完成任务很好的粮长,就被直接留在京城,有人甚至干到了尚书高位。
这倒不是说国子监出身的人,就比进士要好,只是说不同成长环境的,互有优劣,能够胜任不同的工作。
可是渐渐地,科举一家独大,甚至连地方的官学都衰败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种书院。学生真正的举业全在书院,至于官学,不过是挂个名而已。
自从仁宣以来,就有这个趋势,而发展到了现在,大明的主要官员,一个不差,全都是从科举出来的。
这玩意就像是照着镜子选人,找出来的都是一个模子的,差不多的经历,极其相似的想法,同样高高在上的做派……
指望他们处理复杂的朝政,简直是开玩笑一样。
“小富贵啊,照你这么说,朕岂不是要多用监生,恢复地方官学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