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朝为田舍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林甫是怎样的人,李隆基比谁都清楚。
顾青当然也明白李隆基的心思,他问起顾青对李林甫的评价,其实想听的并不是李林甫如何,而是对顾青的考量。
李林甫执宰十九年,君臣相爱相杀半生,顾青所提到的“结党”话题,严格说来是李隆基和李林甫两个人达成的默契。
李林甫需要结党来巩固相权,李隆基需要朝堂结党分出派系,方便他左右平衡。
党争之祸,唐朝的君臣们还没尝到苦果,在这个年代,结党被视为利大于弊可以默许的一种现状。
大唐中期以前是门阀士族的天下,门阀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深层次的结党,武则天削弱门阀势力,大力推进科考,寒门学子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但是门阀的势力仍旧存在,如今能站在朝堂里的大臣,大多是门阀士族出身。
比如李林甫,就是李隆基的远亲,唐太祖李虎的五世从孙,比如李光弼,看似大大咧咧,他其实是柳城李氏出身,还有位列大将军的郭子仪,他出身太原郭氏,汉代光禄大夫郭广意的后裔。
满朝公卿皆出身门阀,门阀与门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和恩怨,结党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李隆基对朝堂结党采取默许态度,这一点倒并非昏庸,而是知道无法阻止,于是因势利导,索性利用朝臣结党来达到他平衡朝堂的目的。
皇帝默许结党是为了平衡,朝臣结党是为了私利,但是宰相结党那就是祸害了。
顾青对李林甫的评价,其实也是他的心里话。
前世的他只当过公司领导,没治理过国家。但道理还是懂的,前世他见过别的公司内部搞小团体小山头,这种公司存活时间往往并不长,人浮于事,因私废公,人人为了小集体的利益而勾心斗角,内耗之后,倒闭是必然的。
大唐如今差不多也是这样,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无限的荣光背后,早已危若累卵。朝堂党争,节度使拥兵自重,权贵圈地,流民日渐增多,军队渐生暮气,帝王昏庸,朝堂无可用之臣等等,问题太多了。
每个问题单独来看,其实都是小问题,但是这么多小问题加在一起,只消被外部力量轻轻一推,诸多小问题爆发后便是无法挽救的大问题。
这一点,李隆基没看到,他沉浸在温柔乡里谱写他的《霓裳羽衣曲》,权贵们没看到,他们忙着圈占土地,置办家产,朝臣们没看到,他们忙着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甚至底层的百姓也没看到,他们以为这盛世还能延续很多年。
众人皆醉,顾青独醒。
可惜的是,顾青评价李林甫的这番话,李隆基的反应只有两个字,“呵呵”。
呵得很诚恳,看得出也是走了心的,但顾青清楚,李隆基并不以为然。
帝王的态度决定臣子的忠奸,如果换了太宗李世民,君臣奏对之时,哪怕对臣子的话再不认同,太宗的态度也是肃然且谦逊的。
李隆基的演技显然比不了太宗皇帝。
“顾卿所言有理,呵呵,有理。”李隆基轻捋青须笑了笑,道:“李相一生有功有过,但他的‘过’,并非结党。”
顾青笑道:“是,陛下果然比臣看得更远,臣对李相的评价不过是孩童呓语,幼稚得很,让陛下见笑了。”
对于刚愎自用的人,永远不要与他争论,总之他说什么都是对的。这个道理顾青上辈子就学会了。
李隆基心情愈发不错,李林甫薨逝带给他的问题和烦恼,此刻已渐渐消淡。死了一个权相,朝堂仍然还是会照常运转,至于后面的问题和烦恼,慢慢解决便是。
“顾卿,随朕再往山上走走,天色已黑,咱们君臣不妨来个踏月寻梅,亦不失为一桩美谈。”
高力士为难地道:“陛下,此地为山道,将作监尚未铺出路来,夜晚难视,山道崎岖难行,陛下若有失……”
李隆基摆了摆手,道:“无妨,让羽林卫点起火把便是,骊山地势算不得陡峭,就算失足摔倒了也无大碍。”
说完李隆基当先朝山上走去,顾青和高力士对视一眼,只好无奈地跟上。
…………
山林里的夜晚尤其寒冷,北风呼啸而过,萧条的树干瑟瑟抖动,发出尖利的啸声,仿佛一群厉鬼在人间的夜空里凄厉惨叫。
半山腰背风的一个小山坳里,赵阿兄和另外两名逃工瑟缩在一个天然的树坑旁,三人双臂紧紧相抱,瑟瑟发抖冷得像三个哈麻皮。
“赵阿兄,真的受不了了,我们生火取暖吧……”一名逃工凄然道。
赵阿兄的目光比寒风更冰冷,斥道:“胡说什么!我们是逃工,你以为还是在家种地的时候,随便找堆柴火便可生火了?夜晚火光一起,山下的将作监和禁卫们必然循着火光找来,拿住了咱们至少是流放千里的罪。”
另一人带着哭腔道:“可是再这样下去,我们会被活活冻死……”
赵阿兄冷冷道:“那也要忍着,好不容易逃出来了,这点苦都受不了,被官兵拿住下场比现在还惨。”
“赵阿兄,你说等天黑咱们便逃出骊山,此时已天黑了,为何还不走?”
赵阿兄摇头,道:“等到深夜再逃,此时官兵都没睡下,戒备仍然森严,逃出去的希望不大。”
三人低声说着话,忽然一人发现离他们不远的山道上有人行来,距离很近,隐隐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人群大多是羽林卫官兵打扮,为首两人一个穿着常服,另一个年轻人却穿着官服。
躲在山坳的三人顿时大惊失色,尤其是看到那些羽林卫,三人愈发惶恐不安。
“咱们逃走的事终于被将作监发现了么?所以派官兵上山来捉拿咱们……”一人面如土色道。
“定是如此,否则天黑了这群官兵为何还上山?”另一人吓得浑身直颤。
赵阿兄最为冷静,他不动声色地伏低了身子,悄悄往前凑近,仔细端详了一番山道上的羽林卫,越看越心惊。
赵阿兄虽然是三人中看起来最有主意最有魄力的人,但他终究只是个逃徭役的平民,在徭役之前,他不过是乡下一个普普通通种地的农户,无论见识还是心性,当领导都远远无法称职的。
看到山道上的羽林卫后,赵阿兄立马做出了他自认为最正确的判断。
这群官兵果然是来捉拿自己的,将作监那群畜生好狠毒的心,自己三人不过是逃了徭役,又不是举兵造反,用得着动用如此大的阵仗捉拿咱们吗?
“赵阿兄,咱们跑吧!再不跑就晚了!”
赵阿兄面颊的肌肉微微抽搐,看起来像一只落进猎人的陷阱走投无路的困兽,表情和目光愈发凶狠了。
>
李林甫是怎样的人,李隆基比谁都清楚。
顾青当然也明白李隆基的心思,他问起顾青对李林甫的评价,其实想听的并不是李林甫如何,而是对顾青的考量。
李林甫执宰十九年,君臣相爱相杀半生,顾青所提到的“结党”话题,严格说来是李隆基和李林甫两个人达成的默契。
李林甫需要结党来巩固相权,李隆基需要朝堂结党分出派系,方便他左右平衡。
党争之祸,唐朝的君臣们还没尝到苦果,在这个年代,结党被视为利大于弊可以默许的一种现状。
大唐中期以前是门阀士族的天下,门阀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深层次的结党,武则天削弱门阀势力,大力推进科考,寒门学子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但是门阀的势力仍旧存在,如今能站在朝堂里的大臣,大多是门阀士族出身。
比如李林甫,就是李隆基的远亲,唐太祖李虎的五世从孙,比如李光弼,看似大大咧咧,他其实是柳城李氏出身,还有位列大将军的郭子仪,他出身太原郭氏,汉代光禄大夫郭广意的后裔。
满朝公卿皆出身门阀,门阀与门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和恩怨,结党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李隆基对朝堂结党采取默许态度,这一点倒并非昏庸,而是知道无法阻止,于是因势利导,索性利用朝臣结党来达到他平衡朝堂的目的。
皇帝默许结党是为了平衡,朝臣结党是为了私利,但是宰相结党那就是祸害了。
顾青对李林甫的评价,其实也是他的心里话。
前世的他只当过公司领导,没治理过国家。但道理还是懂的,前世他见过别的公司内部搞小团体小山头,这种公司存活时间往往并不长,人浮于事,因私废公,人人为了小集体的利益而勾心斗角,内耗之后,倒闭是必然的。
大唐如今差不多也是这样,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无限的荣光背后,早已危若累卵。朝堂党争,节度使拥兵自重,权贵圈地,流民日渐增多,军队渐生暮气,帝王昏庸,朝堂无可用之臣等等,问题太多了。
每个问题单独来看,其实都是小问题,但是这么多小问题加在一起,只消被外部力量轻轻一推,诸多小问题爆发后便是无法挽救的大问题。
这一点,李隆基没看到,他沉浸在温柔乡里谱写他的《霓裳羽衣曲》,权贵们没看到,他们忙着圈占土地,置办家产,朝臣们没看到,他们忙着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甚至底层的百姓也没看到,他们以为这盛世还能延续很多年。
众人皆醉,顾青独醒。
可惜的是,顾青评价李林甫的这番话,李隆基的反应只有两个字,“呵呵”。
呵得很诚恳,看得出也是走了心的,但顾青清楚,李隆基并不以为然。
帝王的态度决定臣子的忠奸,如果换了太宗李世民,君臣奏对之时,哪怕对臣子的话再不认同,太宗的态度也是肃然且谦逊的。
李隆基的演技显然比不了太宗皇帝。
“顾卿所言有理,呵呵,有理。”李隆基轻捋青须笑了笑,道:“李相一生有功有过,但他的‘过’,并非结党。”
顾青笑道:“是,陛下果然比臣看得更远,臣对李相的评价不过是孩童呓语,幼稚得很,让陛下见笑了。”
对于刚愎自用的人,永远不要与他争论,总之他说什么都是对的。这个道理顾青上辈子就学会了。
李隆基心情愈发不错,李林甫薨逝带给他的问题和烦恼,此刻已渐渐消淡。死了一个权相,朝堂仍然还是会照常运转,至于后面的问题和烦恼,慢慢解决便是。
“顾卿,随朕再往山上走走,天色已黑,咱们君臣不妨来个踏月寻梅,亦不失为一桩美谈。”
高力士为难地道:“陛下,此地为山道,将作监尚未铺出路来,夜晚难视,山道崎岖难行,陛下若有失……”
李隆基摆了摆手,道:“无妨,让羽林卫点起火把便是,骊山地势算不得陡峭,就算失足摔倒了也无大碍。”
说完李隆基当先朝山上走去,顾青和高力士对视一眼,只好无奈地跟上。
…………
山林里的夜晚尤其寒冷,北风呼啸而过,萧条的树干瑟瑟抖动,发出尖利的啸声,仿佛一群厉鬼在人间的夜空里凄厉惨叫。
半山腰背风的一个小山坳里,赵阿兄和另外两名逃工瑟缩在一个天然的树坑旁,三人双臂紧紧相抱,瑟瑟发抖冷得像三个哈麻皮。
“赵阿兄,真的受不了了,我们生火取暖吧……”一名逃工凄然道。
赵阿兄的目光比寒风更冰冷,斥道:“胡说什么!我们是逃工,你以为还是在家种地的时候,随便找堆柴火便可生火了?夜晚火光一起,山下的将作监和禁卫们必然循着火光找来,拿住了咱们至少是流放千里的罪。”
另一人带着哭腔道:“可是再这样下去,我们会被活活冻死……”
赵阿兄冷冷道:“那也要忍着,好不容易逃出来了,这点苦都受不了,被官兵拿住下场比现在还惨。”
“赵阿兄,你说等天黑咱们便逃出骊山,此时已天黑了,为何还不走?”
赵阿兄摇头,道:“等到深夜再逃,此时官兵都没睡下,戒备仍然森严,逃出去的希望不大。”
三人低声说着话,忽然一人发现离他们不远的山道上有人行来,距离很近,隐隐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人群大多是羽林卫官兵打扮,为首两人一个穿着常服,另一个年轻人却穿着官服。
躲在山坳的三人顿时大惊失色,尤其是看到那些羽林卫,三人愈发惶恐不安。
“咱们逃走的事终于被将作监发现了么?所以派官兵上山来捉拿咱们……”一人面如土色道。
“定是如此,否则天黑了这群官兵为何还上山?”另一人吓得浑身直颤。
赵阿兄最为冷静,他不动声色地伏低了身子,悄悄往前凑近,仔细端详了一番山道上的羽林卫,越看越心惊。
赵阿兄虽然是三人中看起来最有主意最有魄力的人,但他终究只是个逃徭役的平民,在徭役之前,他不过是乡下一个普普通通种地的农户,无论见识还是心性,当领导都远远无法称职的。
看到山道上的羽林卫后,赵阿兄立马做出了他自认为最正确的判断。
这群官兵果然是来捉拿自己的,将作监那群畜生好狠毒的心,自己三人不过是逃了徭役,又不是举兵造反,用得着动用如此大的阵仗捉拿咱们吗?
“赵阿兄,咱们跑吧!再不跑就晚了!”
赵阿兄面颊的肌肉微微抽搐,看起来像一只落进猎人的陷阱走投无路的困兽,表情和目光愈发凶狠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