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乱世栋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才会相信,只要手里有了铜引,即便不能立刻拿到铜,按照公正的排序,也能尽快拿到铜。”
“这制度定下来,实行几年后,大伙便相信了官府的信用,就算三五年后,李府君离任,他们也不怕官府食言,不怕这铜引之法取缔。”
“因为李府君一定会为他们说话,保证大伙的正当利益,所以,他们才会放心的就近屯田。”
“鄱阳本地人开始大规模屯田,外地商贾才会放心,也跟着屯田,就近运粮到乐安,换取铜引,获得铜。”
萧大心这下明白了,李笠个人的‘信用’,才是打开局面的法宝。
若是别人来,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三年内大幅增加乐安铜产量的目标。
但年轻的皇子依旧觉得疑惑,为何朝廷的信用,在鄱阳比不上李笠一个人?
这个疑惑,张铤看出来了,不过不好说什么,因为这都是朝廷咎由自取。
别的不说,行铁五钱替换铜五铢,强制一比一兑换,但收税时,官府又只收铜五铢,如此言而无信,哪来的信用可言?
年轻皇子不知民间疾苦,身边佐官,要么是同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家、官宦子弟,要么是不敢啃声的官僚,根本就不知道百姓的心声。
或许是不屑于知道。
但李笠不同,李笠出身微寒,知道民间疾苦,和许多人一样,也曾为一日两餐而终日奔波。
发迹以后,也不忘亲朋好友,不忘父老乡亲,扶危救困,带着大伙一起赚钱,改善生活。
不靠夸夸其谈,不靠清谈,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李三郎是真心对大伙好。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珠役”,李笠并没有借着“珠役”横征暴敛、盘剥百姓,而是带着湖区百姓一起赚钱。
有这么个例子在,李笠的信用当然要比官府高许多。
又不辞劳苦,走访各地,和乡老、里吏们详谈,听取意见,耐心做解释,这么亲近百姓的做法,当然能增强对方的信任。
加上有妻族、连襟帮忙,就能说动大小地头蛇,支持郡廨的一系列措施。
现在李笠要提升新平白瓷、乐安铜产量,为朝廷开源、增收,连带着让父老乡亲一起赚大钱,别人就是相信李笠能做到。
换一个人,可不行。
张铤不会自寻烦恼,跟萧大心分析为何朝廷的信用比不上一个人,又说了一会,事毕,告退。
离开州廨,登上牛车,回传舍。
牛车缓缓走着,坐在车上的张铤思考起来。
目前所说乐安铜冶,指的是用“胆铜法”提炼“水铜”,三年内达到百万斤年产量,指的也是“水铜”。
在别人看来,水铜的产量达到百万斤已经很了不起,但是,乐安的铜,其实另有玄机。
不知李笠从哪听来的消息,据说乐安境内某处有极易开采的巨大铜矿矿脉,便派人花了数年时间在乐安地界勘探。
现在,已经找到了,张铤听李笠说,这似乎是个露天(浅层)矿脉,距离河岸不算远。
一旦大规模开采,这铜矿就是王霸之资。
所以,一定要攥在手中,至少,能够身居幕后,将其控制住。
然而,开采这个铜矿,需要动用大量劳动力,为此,必须先打好基础,而凭借鄱阳一郡之力,根本就办不到。
于是,李笠想出各种办法,以铜、白瓷来吸引各地商贾以及鄱阳本地人,在南北鄱水流域大规模屯田。
张铤仔细研究过资料,发现其实鄱阳郡地界许多地方的农耕条件是不错的,尤其南北鄱水及鄱水流域,完全有可能开垦出大量良田。
前提是治水,建成一个大规模的“水利设施群”,确保雨季蓄水、旱季放水。
还要大兴铁冶,制作大量铁制农具,以方便人们开荒、种田、兴修水利。
为此,又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调集人力物力来大兴土木,寻找铁矿,开设铁冶。
这办法,张铤想不出来,但李笠却想得出来,一旦成功实行,那么三年内,就能打开局面。
届时,不止是铜产量暴增,就连鄱阳本地的粮食产量都会暴增,由此还能吸引大量外地百姓到鄱阳地界定居。
很可能数年后,鄱阳就要脱胎换骨,到时候,有钱(铜),有粮,有人,有铁冶。
想干什么不行?
张铤想到这里,有些小激动,但也知道,李笠辛辛苦苦浇水种树,等到树上结果实的时候,无数看到果实的人,会蜂拥而来。
这果实,绝不能被别人抢了,但要守住,可不容易。
所以李笠想了一个办法,并付诸实施。
才会相信,只要手里有了铜引,即便不能立刻拿到铜,按照公正的排序,也能尽快拿到铜。”
“这制度定下来,实行几年后,大伙便相信了官府的信用,就算三五年后,李府君离任,他们也不怕官府食言,不怕这铜引之法取缔。”
“因为李府君一定会为他们说话,保证大伙的正当利益,所以,他们才会放心的就近屯田。”
“鄱阳本地人开始大规模屯田,外地商贾才会放心,也跟着屯田,就近运粮到乐安,换取铜引,获得铜。”
萧大心这下明白了,李笠个人的‘信用’,才是打开局面的法宝。
若是别人来,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三年内大幅增加乐安铜产量的目标。
但年轻的皇子依旧觉得疑惑,为何朝廷的信用,在鄱阳比不上李笠一个人?
这个疑惑,张铤看出来了,不过不好说什么,因为这都是朝廷咎由自取。
别的不说,行铁五钱替换铜五铢,强制一比一兑换,但收税时,官府又只收铜五铢,如此言而无信,哪来的信用可言?
年轻皇子不知民间疾苦,身边佐官,要么是同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家、官宦子弟,要么是不敢啃声的官僚,根本就不知道百姓的心声。
或许是不屑于知道。
但李笠不同,李笠出身微寒,知道民间疾苦,和许多人一样,也曾为一日两餐而终日奔波。
发迹以后,也不忘亲朋好友,不忘父老乡亲,扶危救困,带着大伙一起赚钱,改善生活。
不靠夸夸其谈,不靠清谈,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李三郎是真心对大伙好。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珠役”,李笠并没有借着“珠役”横征暴敛、盘剥百姓,而是带着湖区百姓一起赚钱。
有这么个例子在,李笠的信用当然要比官府高许多。
又不辞劳苦,走访各地,和乡老、里吏们详谈,听取意见,耐心做解释,这么亲近百姓的做法,当然能增强对方的信任。
加上有妻族、连襟帮忙,就能说动大小地头蛇,支持郡廨的一系列措施。
现在李笠要提升新平白瓷、乐安铜产量,为朝廷开源、增收,连带着让父老乡亲一起赚大钱,别人就是相信李笠能做到。
换一个人,可不行。
张铤不会自寻烦恼,跟萧大心分析为何朝廷的信用比不上一个人,又说了一会,事毕,告退。
离开州廨,登上牛车,回传舍。
牛车缓缓走着,坐在车上的张铤思考起来。
目前所说乐安铜冶,指的是用“胆铜法”提炼“水铜”,三年内达到百万斤年产量,指的也是“水铜”。
在别人看来,水铜的产量达到百万斤已经很了不起,但是,乐安的铜,其实另有玄机。
不知李笠从哪听来的消息,据说乐安境内某处有极易开采的巨大铜矿矿脉,便派人花了数年时间在乐安地界勘探。
现在,已经找到了,张铤听李笠说,这似乎是个露天(浅层)矿脉,距离河岸不算远。
一旦大规模开采,这铜矿就是王霸之资。
所以,一定要攥在手中,至少,能够身居幕后,将其控制住。
然而,开采这个铜矿,需要动用大量劳动力,为此,必须先打好基础,而凭借鄱阳一郡之力,根本就办不到。
于是,李笠想出各种办法,以铜、白瓷来吸引各地商贾以及鄱阳本地人,在南北鄱水流域大规模屯田。
张铤仔细研究过资料,发现其实鄱阳郡地界许多地方的农耕条件是不错的,尤其南北鄱水及鄱水流域,完全有可能开垦出大量良田。
前提是治水,建成一个大规模的“水利设施群”,确保雨季蓄水、旱季放水。
还要大兴铁冶,制作大量铁制农具,以方便人们开荒、种田、兴修水利。
为此,又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调集人力物力来大兴土木,寻找铁矿,开设铁冶。
这办法,张铤想不出来,但李笠却想得出来,一旦成功实行,那么三年内,就能打开局面。
届时,不止是铜产量暴增,就连鄱阳本地的粮食产量都会暴增,由此还能吸引大量外地百姓到鄱阳地界定居。
很可能数年后,鄱阳就要脱胎换骨,到时候,有钱(铜),有粮,有人,有铁冶。
想干什么不行?
张铤想到这里,有些小激动,但也知道,李笠辛辛苦苦浇水种树,等到树上结果实的时候,无数看到果实的人,会蜂拥而来。
这果实,绝不能被别人抢了,但要守住,可不容易。
所以李笠想了一个办法,并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