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嫌贫爱富(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章 偷着乐呵(天上“哐”地就掉下来一个大馅饼啊!)
蔡思瑾此番回京述职之后, 被吏部定了一个“优异”的评语, 然后接到了圣旨, 让他重回翰林院成为正四品的侍讲,专门教导皇子们。
旨意之中虽然没有说得明确直白,但是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 蔡思瑾这样一个位置其实就是九皇子的专属侍讲了。因为八皇子都已经十五岁、进学好几年了, 他还在年前被赐婚了, 很快就会搬出宫去自己的王府居住,而十皇子现在还只有三岁,剩下那些就更不用提了。目前适龄念书的皇子可不就是只有九皇子一个么?
对于这个安排,蔡思瑾是感觉惊喜异常的,他觉得自己这次简直发达了, 上辈子到底是烧了什么香?竟然可以有机会成为“未来帝师”。要知道, 官位爬到二品左右的时候, 互相之间拼的已经不再是能力才干、聪明才智之类的了,因为能爬到那个层次的全都是聪明人!厉害人!绝不会是个草包!
拼的什么呢?自然是拼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啊!拼圣眷圣宠啊!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施政方针自然也是绝不会相同的, 而治理国家这种事情,说白了并没有一个定论, 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的。为何就要听你的,不能听我的,照我的思路做呢?我觉得我才是对的啊!
对于皇上来说自然也是如此, 许相和沈相、谢首辅观点自然是不同的, 他们执政之时的政策自然也是不同的。皇上对他们的信任程度不同, 他们执政的力度自然也不同。
换句话来说,为何现在会在整个大晏朝推行谢首辅的新政改革?因为皇上信任谢首辅啊!
整个大晏朝,难道没有人比谢首辅聪明、比谢首辅有远见卓识或者是有手段吗?并不见得,但是为什么是他做了首辅而别人只能屈居他之下?就是因为他得了皇上的信任,君臣相得!
若是自己当了九皇子的侍讲,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将九皇子教导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帝王,还可以在九皇子身上刷一波好感度。这样一来,日后自己与别人竞争的时候,九皇子自然会更偏向自己一些,别人就没戏啦!
因此,蔡思瑾喜滋滋地领命回家了,不仅官升两级,得了一个好职位,这个职位还正好在京城里!简直一举三得、一石三鸟!自家媳妇儿可以在京城安心养胎,自己终于不会在她生二胎的时候不能守在她身边了。
相熟的朋友们见蔡思瑾这么开心,知道他肯定得了一个好职位,于是纷纷打探,蔡思瑾美滋滋地将职位说了。
其他人:“......”
这个蔡思瑾怕是脑子秀逗了?翰林院正四品侍讲难道是什么好职位吗?
大晏朝承袭前朝的规定,虽有正一品的太子太傅一职,但是仅仅是虚名而已。比如说谢正卿现在虽然入阁了,也只是从一品,待到他多年以后想要告老还乡之类的,皇上可能会体恤他多年的付出,给他加封一个正一品的“太子太傅”,然后以正一品的官位致仕,让史书记载上、谢正卿日后的墓志铭上好看一些。基本上与“太子”没有多大关系,也不具体负责教导太子。
但是因为太子是储君,对他的教导相当重要,会设立单独的太子少傅一职,为从一品的官职,专司储君太子的教育问题,而给太子做侍讲的人也一并属于太子的班底,属于“东宫”的人,并不在翰林院之中。
对于其他未得封太子的皇子们,教育问题就相当随便了,一般都是封数个正四品至正三品的“侍讲”,同时给多个皇子上课,以免皇子和“侍讲”关系过近,有结党的嫌疑,致使后期皇子权力过大、尾大不掉,与储君太子分庭抗礼,从而动摇大晏朝的国本。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虽然在设立制度的时候是想要隔绝皇子和朝臣的,但是这个制度执行起来却有几分不便。别的不说,单是皇子的年龄不在一个层次就是一个大问题!总不能让前面一个皇子等等后一个皇子的进度吧?那可是皇家啊!
所以,在实务操作之中,虽然翰林院还是有很多不同的“侍讲”会去给皇子分门别类上不同的课程,但是一般某一个皇子开蒙的时候,皇上还是会特意指定一个人做“侍讲”,即便不明说,也由那个“侍讲”全程负责这个皇子的念书事宜,并且拥有处罚“侍读”的权力,需要每隔十日向皇上汇报一次皇子进学的功课情况。
这样的“侍讲”因为明显被绑定了某一个皇子,所以并不是什么好差事。等到太子继位的时候,他只要一想到你曾经悉心教导过他的某个弟弟,与这个弟弟过从甚密、交情甚笃,怎么可能再给你赋予重任呢?所以一般被绑定成某个皇子的“侍讲”之后,这个人的青云路就断了,绝不可能入阁了,更别说是当首辅什么的。
本朝有点儿不一样,太子早已倒台了,现下还不知道哪个皇子能最终荣登大宝,所以也有人想要烧个冷灶,去搏一搏这个小概率事件,但是这样的机会也太小了!一般都是郁郁不得志的人才会这么去拼一把的,但是蔡思瑾有这么做的必要么?他现在前途大好啊!既得到皇上的看重,也得到谢首辅的看重,何苦来哉?
别说什么九皇子是谢首辅外孙的糊涂话,你没看见谢首辅都有意无意在帮五皇子说话么?你没看见谢首辅都将他的爱徒张思晨和次子谢存元外放一省布政使,走在那条极为稳妥的道路上么?蔡思瑾这是... -->>
第一百章 偷着乐呵(天上“哐”地就掉下来一个大馅饼啊!)
蔡思瑾此番回京述职之后, 被吏部定了一个“优异”的评语, 然后接到了圣旨, 让他重回翰林院成为正四品的侍讲,专门教导皇子们。
旨意之中虽然没有说得明确直白,但是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 蔡思瑾这样一个位置其实就是九皇子的专属侍讲了。因为八皇子都已经十五岁、进学好几年了, 他还在年前被赐婚了, 很快就会搬出宫去自己的王府居住,而十皇子现在还只有三岁,剩下那些就更不用提了。目前适龄念书的皇子可不就是只有九皇子一个么?
对于这个安排,蔡思瑾是感觉惊喜异常的,他觉得自己这次简直发达了, 上辈子到底是烧了什么香?竟然可以有机会成为“未来帝师”。要知道, 官位爬到二品左右的时候, 互相之间拼的已经不再是能力才干、聪明才智之类的了,因为能爬到那个层次的全都是聪明人!厉害人!绝不会是个草包!
拼的什么呢?自然是拼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啊!拼圣眷圣宠啊!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施政方针自然也是绝不会相同的, 而治理国家这种事情,说白了并没有一个定论, 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的。为何就要听你的,不能听我的,照我的思路做呢?我觉得我才是对的啊!
对于皇上来说自然也是如此, 许相和沈相、谢首辅观点自然是不同的, 他们执政之时的政策自然也是不同的。皇上对他们的信任程度不同, 他们执政的力度自然也不同。
换句话来说,为何现在会在整个大晏朝推行谢首辅的新政改革?因为皇上信任谢首辅啊!
整个大晏朝,难道没有人比谢首辅聪明、比谢首辅有远见卓识或者是有手段吗?并不见得,但是为什么是他做了首辅而别人只能屈居他之下?就是因为他得了皇上的信任,君臣相得!
若是自己当了九皇子的侍讲,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将九皇子教导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帝王,还可以在九皇子身上刷一波好感度。这样一来,日后自己与别人竞争的时候,九皇子自然会更偏向自己一些,别人就没戏啦!
因此,蔡思瑾喜滋滋地领命回家了,不仅官升两级,得了一个好职位,这个职位还正好在京城里!简直一举三得、一石三鸟!自家媳妇儿可以在京城安心养胎,自己终于不会在她生二胎的时候不能守在她身边了。
相熟的朋友们见蔡思瑾这么开心,知道他肯定得了一个好职位,于是纷纷打探,蔡思瑾美滋滋地将职位说了。
其他人:“......”
这个蔡思瑾怕是脑子秀逗了?翰林院正四品侍讲难道是什么好职位吗?
大晏朝承袭前朝的规定,虽有正一品的太子太傅一职,但是仅仅是虚名而已。比如说谢正卿现在虽然入阁了,也只是从一品,待到他多年以后想要告老还乡之类的,皇上可能会体恤他多年的付出,给他加封一个正一品的“太子太傅”,然后以正一品的官位致仕,让史书记载上、谢正卿日后的墓志铭上好看一些。基本上与“太子”没有多大关系,也不具体负责教导太子。
但是因为太子是储君,对他的教导相当重要,会设立单独的太子少傅一职,为从一品的官职,专司储君太子的教育问题,而给太子做侍讲的人也一并属于太子的班底,属于“东宫”的人,并不在翰林院之中。
对于其他未得封太子的皇子们,教育问题就相当随便了,一般都是封数个正四品至正三品的“侍讲”,同时给多个皇子上课,以免皇子和“侍讲”关系过近,有结党的嫌疑,致使后期皇子权力过大、尾大不掉,与储君太子分庭抗礼,从而动摇大晏朝的国本。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虽然在设立制度的时候是想要隔绝皇子和朝臣的,但是这个制度执行起来却有几分不便。别的不说,单是皇子的年龄不在一个层次就是一个大问题!总不能让前面一个皇子等等后一个皇子的进度吧?那可是皇家啊!
所以,在实务操作之中,虽然翰林院还是有很多不同的“侍讲”会去给皇子分门别类上不同的课程,但是一般某一个皇子开蒙的时候,皇上还是会特意指定一个人做“侍讲”,即便不明说,也由那个“侍讲”全程负责这个皇子的念书事宜,并且拥有处罚“侍读”的权力,需要每隔十日向皇上汇报一次皇子进学的功课情况。
这样的“侍讲”因为明显被绑定了某一个皇子,所以并不是什么好差事。等到太子继位的时候,他只要一想到你曾经悉心教导过他的某个弟弟,与这个弟弟过从甚密、交情甚笃,怎么可能再给你赋予重任呢?所以一般被绑定成某个皇子的“侍讲”之后,这个人的青云路就断了,绝不可能入阁了,更别说是当首辅什么的。
本朝有点儿不一样,太子早已倒台了,现下还不知道哪个皇子能最终荣登大宝,所以也有人想要烧个冷灶,去搏一搏这个小概率事件,但是这样的机会也太小了!一般都是郁郁不得志的人才会这么去拼一把的,但是蔡思瑾有这么做的必要么?他现在前途大好啊!既得到皇上的看重,也得到谢首辅的看重,何苦来哉?
别说什么九皇子是谢首辅外孙的糊涂话,你没看见谢首辅都有意无意在帮五皇子说话么?你没看见谢首辅都将他的爱徒张思晨和次子谢存元外放一省布政使,走在那条极为稳妥的道路上么?蔡思瑾这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