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乘龙佳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听懂。这就是三皇子回宫之后,在乾清宫见到皇帝之后,老老实实给出的回答。而对于这样一个厚道的孩子,皇帝在最初的一愣过后,却是哈哈大笑到眼泪都差点出来了。作为一个时不时戏弄自家儿子的恶劣父亲,他当然算到了陈献章可能不因太子到来而调整内容。
只不过,自己这个诚实且好学的儿子如此吃力,那些举人们就真的好到哪里去吗?
于是,笑过之后的皇帝冲着三皇子轻轻勾了勾手,等人愧疚地上前侍立在他身边之后,他就事无巨细地询问了一番今天去公学的情况。得知张寿非常体贴地介绍了陈献章的弟子梁储来给三皇子做讲解,自己又说出了一番很有见地的话,皇帝不禁饶有兴味。
他揪了揪自己的小胡子,再次笑了一声。
“张寿小小年纪,懂得真不少。而陈献章就如同朕那老师说得那样,确实有所坚持。毕竟,去了那么多人,若单单为了让你能听懂就改掉既定的讲学,只怕他也对不起自己的那份坚持了。只不过……他真觉得那些举子是冲着讲学去的,不是为了有个对别人炫耀的机会?”
三皇子也很赞同父皇的话,忍不住就小声说道:“所以,我觉得老师和我说得那些话,好像不仅仅是说给我听的,也是说给别人听的。是不是老师这样一说,别人就不会在外头乱评价一通,说那位白沙先生讲的东西晦涩难懂了?”
“没错,既然你亲口说白沙先生是会思考的人,那么,这些举人在往外传的时候,当然就会好好斟酌,因为深奥是一回事,对外头人承认自己听不懂,则是另一回事,那很丢脸。”
“只不过,陈献章如果想要借此来筛选合适的学生来传授他的学问,朕觉得恐怕有点难。你不是也说了,事后的提问环节,真正问到讲学内容的举子不多,更多的人都是自报家门,然后问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三皇子今天从听讲时就开始忍,听到别人提问时也在忍,此时在父皇面前,本来也想忍住这个疑问,可这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
“没错,父皇,儿臣觉得,那些举人们都是全天下的英才,儿臣听不懂那位白沙先生的讲学,这是因为儿臣年纪小,可他们也听不懂,难道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吗?”
“还是说他们考出了举人,这是主考官看走了眼?可如果一地乡试主考官看走了眼,这还很正常,总不至于各地那些乡试主考官都看走眼了吧?而如果说乡试有猫腻,这就更匪夷所思了……”
他越说越觉得自己此言实在是有些臆测,可想想那时候听得满心迷茫时突然回头看了一眼,却只见很多举子和自己似的满脸迷茫,但随着有人发现了他的注视,顷刻之间,那些犹如迷途孩子似的小眼神,清一色都变成了认真专心。
如果张寿知道三皇子的疑惑,那么他一定会语重心长告诉小家伙,这种情况和课堂上老师刷刷刷奋力板书,一回头却发现学生们一堆都在云游……不,神游天外,可一瞪眼之后却人人聚精会神是同等道理。虽说他如今在九章堂很少发现这种情形,但从前实在是见多了。
而皇帝同样被三皇子这话逗得乐不可支。但这一次笑过之后,他的表情却冷了下来。
“郑鎔,你要知道一件事,不论是科举,还是其他什么形式的考核,固然能够筛选出一部分天赋才情能力全都相当卓著的人才,但不可避免地会选拔出另外一种人,那就是没有什么本事和能力,但唯独却很擅长应付这种考试的人才。”
“姑且也称之为人才吧,因为会考试,也是能力。而这种人,他的所有精力全都投入在考试上,投入在分析那些考官群体的性格、为人、文风等等因素上,投入在各种范文的模仿,各种时文大家的揣摩和学习上,投入在自己和本地以及天下各种才子的比较上。”
“这种人的文章也许很漂亮,文风甚至会很惊艳,但是,那篇应试文章的核心又或者说灵魂观点,并不是他的,因为他并不会去思考。但这样的人,真的就一点用都没了吗?”
见三皇子认认真真地思量着自己的话,皇帝就淡淡地说:“就如同都察院中有一批人,他只负责挑刺,不负责解决,因为他有挑刺的能力,而没有解决的能力。但是,能够说这些人全然无用吗?确实,有些御史是如同烦人的苍蝇,但他们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朝廷里的这些言官成了立仗马,只会唯唯诺诺,那么就是万马齐喑。简而言之,只要每一届考中进士的举人当中,能有十分之一的真正人才,那么这样的考试就是行之有效的筛选手段。因为如今的科举至少是相对公平的,比论家世,靠举荐之类的都要公平。”
三皇子沉默了一下,突然不服气地说道:“但那些并不擅长科举的人才呢?”
皇帝终于再次笑了。能够想到这样的问题,他自然感到欣慰。早年叛逆的他想到这个问题时,是已经微服在民间混迹了两三年之后,是他十五岁时候的事了。而现在,他选择的太子却还不到十岁,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曾经认为这个小小的孩子腼腆、羞涩、不善表达,可现在再定睛一看,人却如同一粒蒙尘的明珠,正被越擦越亮。他欣然点了点头,这才气定神闲地继续往下说。
“历朝历代以来,往往是开国天子英明神武,而后几十年以降,天子越来越平庸,最后不是操之于妇人之手……就是操之于大臣之手!”
“但这些平庸天子,也有人试图振作,摆脱陈规陋矩,奈何皇朝沉疴已深,自己不过中人之姿,却想要力挽狂澜,最终落得个笑话收场。为什么和你说这个,就是因为当一件事成了制度,那么,要想从其他方面推翻他,甚至加一个特例,哪怕天子出手,那都极其困难。”
“你以为你的祖父睿宗皇帝,之前的英宗皇帝,他们不想从别的渠道多收纳一些人才?举荐、寻访、征辟……他们其实用了不少人,但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没能适应朝廷这口大染缸,再加上别人的排挤、疏远甚至于陷害,立足艰难,索性就挂冠求去的占了绝大多数。”
 ... -->>
没听懂。这就是三皇子回宫之后,在乾清宫见到皇帝之后,老老实实给出的回答。而对于这样一个厚道的孩子,皇帝在最初的一愣过后,却是哈哈大笑到眼泪都差点出来了。作为一个时不时戏弄自家儿子的恶劣父亲,他当然算到了陈献章可能不因太子到来而调整内容。
只不过,自己这个诚实且好学的儿子如此吃力,那些举人们就真的好到哪里去吗?
于是,笑过之后的皇帝冲着三皇子轻轻勾了勾手,等人愧疚地上前侍立在他身边之后,他就事无巨细地询问了一番今天去公学的情况。得知张寿非常体贴地介绍了陈献章的弟子梁储来给三皇子做讲解,自己又说出了一番很有见地的话,皇帝不禁饶有兴味。
他揪了揪自己的小胡子,再次笑了一声。
“张寿小小年纪,懂得真不少。而陈献章就如同朕那老师说得那样,确实有所坚持。毕竟,去了那么多人,若单单为了让你能听懂就改掉既定的讲学,只怕他也对不起自己的那份坚持了。只不过……他真觉得那些举子是冲着讲学去的,不是为了有个对别人炫耀的机会?”
三皇子也很赞同父皇的话,忍不住就小声说道:“所以,我觉得老师和我说得那些话,好像不仅仅是说给我听的,也是说给别人听的。是不是老师这样一说,别人就不会在外头乱评价一通,说那位白沙先生讲的东西晦涩难懂了?”
“没错,既然你亲口说白沙先生是会思考的人,那么,这些举人在往外传的时候,当然就会好好斟酌,因为深奥是一回事,对外头人承认自己听不懂,则是另一回事,那很丢脸。”
“只不过,陈献章如果想要借此来筛选合适的学生来传授他的学问,朕觉得恐怕有点难。你不是也说了,事后的提问环节,真正问到讲学内容的举子不多,更多的人都是自报家门,然后问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三皇子今天从听讲时就开始忍,听到别人提问时也在忍,此时在父皇面前,本来也想忍住这个疑问,可这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
“没错,父皇,儿臣觉得,那些举人们都是全天下的英才,儿臣听不懂那位白沙先生的讲学,这是因为儿臣年纪小,可他们也听不懂,难道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吗?”
“还是说他们考出了举人,这是主考官看走了眼?可如果一地乡试主考官看走了眼,这还很正常,总不至于各地那些乡试主考官都看走眼了吧?而如果说乡试有猫腻,这就更匪夷所思了……”
他越说越觉得自己此言实在是有些臆测,可想想那时候听得满心迷茫时突然回头看了一眼,却只见很多举子和自己似的满脸迷茫,但随着有人发现了他的注视,顷刻之间,那些犹如迷途孩子似的小眼神,清一色都变成了认真专心。
如果张寿知道三皇子的疑惑,那么他一定会语重心长告诉小家伙,这种情况和课堂上老师刷刷刷奋力板书,一回头却发现学生们一堆都在云游……不,神游天外,可一瞪眼之后却人人聚精会神是同等道理。虽说他如今在九章堂很少发现这种情形,但从前实在是见多了。
而皇帝同样被三皇子这话逗得乐不可支。但这一次笑过之后,他的表情却冷了下来。
“郑鎔,你要知道一件事,不论是科举,还是其他什么形式的考核,固然能够筛选出一部分天赋才情能力全都相当卓著的人才,但不可避免地会选拔出另外一种人,那就是没有什么本事和能力,但唯独却很擅长应付这种考试的人才。”
“姑且也称之为人才吧,因为会考试,也是能力。而这种人,他的所有精力全都投入在考试上,投入在分析那些考官群体的性格、为人、文风等等因素上,投入在各种范文的模仿,各种时文大家的揣摩和学习上,投入在自己和本地以及天下各种才子的比较上。”
“这种人的文章也许很漂亮,文风甚至会很惊艳,但是,那篇应试文章的核心又或者说灵魂观点,并不是他的,因为他并不会去思考。但这样的人,真的就一点用都没了吗?”
见三皇子认认真真地思量着自己的话,皇帝就淡淡地说:“就如同都察院中有一批人,他只负责挑刺,不负责解决,因为他有挑刺的能力,而没有解决的能力。但是,能够说这些人全然无用吗?确实,有些御史是如同烦人的苍蝇,但他们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朝廷里的这些言官成了立仗马,只会唯唯诺诺,那么就是万马齐喑。简而言之,只要每一届考中进士的举人当中,能有十分之一的真正人才,那么这样的考试就是行之有效的筛选手段。因为如今的科举至少是相对公平的,比论家世,靠举荐之类的都要公平。”
三皇子沉默了一下,突然不服气地说道:“但那些并不擅长科举的人才呢?”
皇帝终于再次笑了。能够想到这样的问题,他自然感到欣慰。早年叛逆的他想到这个问题时,是已经微服在民间混迹了两三年之后,是他十五岁时候的事了。而现在,他选择的太子却还不到十岁,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曾经认为这个小小的孩子腼腆、羞涩、不善表达,可现在再定睛一看,人却如同一粒蒙尘的明珠,正被越擦越亮。他欣然点了点头,这才气定神闲地继续往下说。
“历朝历代以来,往往是开国天子英明神武,而后几十年以降,天子越来越平庸,最后不是操之于妇人之手……就是操之于大臣之手!”
“但这些平庸天子,也有人试图振作,摆脱陈规陋矩,奈何皇朝沉疴已深,自己不过中人之姿,却想要力挽狂澜,最终落得个笑话收场。为什么和你说这个,就是因为当一件事成了制度,那么,要想从其他方面推翻他,甚至加一个特例,哪怕天子出手,那都极其困难。”
“你以为你的祖父睿宗皇帝,之前的英宗皇帝,他们不想从别的渠道多收纳一些人才?举荐、寻访、征辟……他们其实用了不少人,但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没能适应朝廷这口大染缸,再加上别人的排挤、疏远甚至于陷害,立足艰难,索性就挂冠求去的占了绝大多数。”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