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幕后女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京城的雨似乎是下不了太久的,唐青悠再次走到胡同口,雨已经停了。她漫无目的地往前走,穿了一条胡同,绕到了大街上,经过一家老牌剧院,被一个大妈给拉住了:“姑娘你看戏吗?”
唐青悠一看自己左右无人,一脸疑问地看着大妈手里的几张演出门票:“您这是要卖票?”
大妈赶紧摇头:“不不不……我想请姑娘你看戏!”见唐青悠疑色更甚,立刻解释道:“今天下大雨,好几个朋友赶不过来了,剩了几张票,现在都开演了,这么好的戏浪费了这些门票实在太可惜了,我就想看看路过的人有没有喜欢看戏的,请大家看!姑娘你愿意停下来听我说,肯定还是感兴趣的对吧?来,你去看看,这真的是出好戏,你一定不会后悔看这个戏的!”边说边撕了张门票塞给唐青悠,指了指检票口,自己又奔向了另一个路人。
唐青悠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看了一场京剧,《伏生》。正如那位请客的大妈所说,唐青悠这一辈子都没有后悔过看了这么一出戏。因为这一出戏,她在剧场哭到泪干,终其一生也忘不掉伏生和伏生的故事。
历史上的伏生,是一位秦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他暗将《尚书》藏于墙壁夹层中,一直保存至改朝换代,使得残本29篇《尚书》得以流传下来。他的事迹被载入《史记》《汉书》,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代大儒。
然而京剧《伏生》却更多地从人性的角度切入,从焚书坑儒后的一个历史切面入手,讲述伏生保存经典的故事。确切地说,讲述了一场普通人都可以理解,却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坚持。
舞台上的伏生,有一项天生的绝技:过目不忘。于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他凭借自己过人的记忆将典籍经义牢牢记于心中,妄图凭借一己之力保存经典。但面对李斯的步步紧逼,他一直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不断地后退,这过程中因为受他连累,妻子死了、女儿羲娥嫌弃他走了,甚至还要亲手把无辜的儿子送到李斯的刀口上……面对家破人亡、门生离去、世人白眼,权力又尽在李斯一方,他忍辱负重地努力让自己活了下来,可以置“虎毒不食子”的天性于不顾,可以为了自保而装疯。
伏生想尽一切办法地苟且偷生,因为对他而言,只有自己活着,才能把经典存留下来,才能有机会让经义重见天日,让自己坚持的正义得到伸张,一切才有希望。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伏生从一个青年儒士,熬到了白发苍苍,熬到了李斯赴死,熬到了改朝换代,熬到自己话都说不清楚了,唯一能听懂他说话的女儿羲娥回到了他身边,帮他整理记录胸中所藏经义,才得以完成他这一生的使命。
据说,伏生活了整整一百岁,背诵典籍让羲娥代为整理的时候已九十来岁。这个时候即便要对他“论功行赏”,又有何意义呢?众人可以想象的只是,伏生这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光是怎样度过的——是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他,没有人愿意搭理他的情况下,藏着满腹的典籍经义,把整个生命完全交给了护经这一自发使命,在漫长的黑暗岁月里装疯卖傻、苟延残喘地活着。
……
作为曾经的校园话剧女王,唐青悠其实不太懂京剧,甚至可以说,传统戏曲她都没什么研究。但艺术是相通的,舞台上的艺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是要让台下的人看懂、引发共鸣的。唐青悠跟身边的大妈大爷、青年夫妻和小朋友们一样,轻易地看懂了台上的每一套动作,对着台词屏幕也听懂了绝大部分的唱词。
她视力不太好,却还是把伏生的表情看得明明白白。他洞悉一切的眼神自带审判的意味,却也生生将自己隔离在这人世之外。于是,在成为圣人路上,他首先活成了孤家寡人。
但伏生首先是个人啊,一个活生生的人。当全世界都不认可他的时候,他还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呢?唐青悠想不明白,也不敢多想,光是马马虎虎听着唱词,便想到了展鸿以前提过多次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她忍不住联想那秦时明月之下,一个人佝偻行走的伏生。想象中清冷的画面在心里镌成了一幅雕画,每一刀都是刻在心里,让她再也抑制不住眼泪的流淌。
其实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哭那么惨。仅仅被伏生感动,还是说,物伤其类?又或者说,她只是单纯地想大哭一场,刚好,《伏生》给了她这个机会。
哭湿了两包纸巾,迎来了传统戏曲最擅长的花好月圆好人善终大结局,唐青悠的心里突然像被流掉的泪掏空了一般,半天喘不过气来。她静静看着剧场里的人头渐渐稀疏,花了将近一刻钟才蓄足力量起座离席。
走出戏院的时候,唐青悠本想跟送票的大妈道声谢,却因为自己太迟离席,并没有找到人。她顶着红通通的眼睛,独自行走,路边随便找了家酒店便直奔前台办入住,前台小姐遗憾地表示酒店只剩行政套和总统套,她也没打算亏待自己,挑了个差不多的行政套便住进去了。
这个晚上,她躺在KingSize的大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半夜又爬起来刷手机,把她在剧场拍的节目单发到了朋友圈,点评了一句:“这是中国历史上... -->>
京城的雨似乎是下不了太久的,唐青悠再次走到胡同口,雨已经停了。她漫无目的地往前走,穿了一条胡同,绕到了大街上,经过一家老牌剧院,被一个大妈给拉住了:“姑娘你看戏吗?”
唐青悠一看自己左右无人,一脸疑问地看着大妈手里的几张演出门票:“您这是要卖票?”
大妈赶紧摇头:“不不不……我想请姑娘你看戏!”见唐青悠疑色更甚,立刻解释道:“今天下大雨,好几个朋友赶不过来了,剩了几张票,现在都开演了,这么好的戏浪费了这些门票实在太可惜了,我就想看看路过的人有没有喜欢看戏的,请大家看!姑娘你愿意停下来听我说,肯定还是感兴趣的对吧?来,你去看看,这真的是出好戏,你一定不会后悔看这个戏的!”边说边撕了张门票塞给唐青悠,指了指检票口,自己又奔向了另一个路人。
唐青悠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看了一场京剧,《伏生》。正如那位请客的大妈所说,唐青悠这一辈子都没有后悔过看了这么一出戏。因为这一出戏,她在剧场哭到泪干,终其一生也忘不掉伏生和伏生的故事。
历史上的伏生,是一位秦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他暗将《尚书》藏于墙壁夹层中,一直保存至改朝换代,使得残本29篇《尚书》得以流传下来。他的事迹被载入《史记》《汉书》,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代大儒。
然而京剧《伏生》却更多地从人性的角度切入,从焚书坑儒后的一个历史切面入手,讲述伏生保存经典的故事。确切地说,讲述了一场普通人都可以理解,却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坚持。
舞台上的伏生,有一项天生的绝技:过目不忘。于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他凭借自己过人的记忆将典籍经义牢牢记于心中,妄图凭借一己之力保存经典。但面对李斯的步步紧逼,他一直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不断地后退,这过程中因为受他连累,妻子死了、女儿羲娥嫌弃他走了,甚至还要亲手把无辜的儿子送到李斯的刀口上……面对家破人亡、门生离去、世人白眼,权力又尽在李斯一方,他忍辱负重地努力让自己活了下来,可以置“虎毒不食子”的天性于不顾,可以为了自保而装疯。
伏生想尽一切办法地苟且偷生,因为对他而言,只有自己活着,才能把经典存留下来,才能有机会让经义重见天日,让自己坚持的正义得到伸张,一切才有希望。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伏生从一个青年儒士,熬到了白发苍苍,熬到了李斯赴死,熬到了改朝换代,熬到自己话都说不清楚了,唯一能听懂他说话的女儿羲娥回到了他身边,帮他整理记录胸中所藏经义,才得以完成他这一生的使命。
据说,伏生活了整整一百岁,背诵典籍让羲娥代为整理的时候已九十来岁。这个时候即便要对他“论功行赏”,又有何意义呢?众人可以想象的只是,伏生这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光是怎样度过的——是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他,没有人愿意搭理他的情况下,藏着满腹的典籍经义,把整个生命完全交给了护经这一自发使命,在漫长的黑暗岁月里装疯卖傻、苟延残喘地活着。
……
作为曾经的校园话剧女王,唐青悠其实不太懂京剧,甚至可以说,传统戏曲她都没什么研究。但艺术是相通的,舞台上的艺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是要让台下的人看懂、引发共鸣的。唐青悠跟身边的大妈大爷、青年夫妻和小朋友们一样,轻易地看懂了台上的每一套动作,对着台词屏幕也听懂了绝大部分的唱词。
她视力不太好,却还是把伏生的表情看得明明白白。他洞悉一切的眼神自带审判的意味,却也生生将自己隔离在这人世之外。于是,在成为圣人路上,他首先活成了孤家寡人。
但伏生首先是个人啊,一个活生生的人。当全世界都不认可他的时候,他还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呢?唐青悠想不明白,也不敢多想,光是马马虎虎听着唱词,便想到了展鸿以前提过多次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她忍不住联想那秦时明月之下,一个人佝偻行走的伏生。想象中清冷的画面在心里镌成了一幅雕画,每一刀都是刻在心里,让她再也抑制不住眼泪的流淌。
其实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哭那么惨。仅仅被伏生感动,还是说,物伤其类?又或者说,她只是单纯地想大哭一场,刚好,《伏生》给了她这个机会。
哭湿了两包纸巾,迎来了传统戏曲最擅长的花好月圆好人善终大结局,唐青悠的心里突然像被流掉的泪掏空了一般,半天喘不过气来。她静静看着剧场里的人头渐渐稀疏,花了将近一刻钟才蓄足力量起座离席。
走出戏院的时候,唐青悠本想跟送票的大妈道声谢,却因为自己太迟离席,并没有找到人。她顶着红通通的眼睛,独自行走,路边随便找了家酒店便直奔前台办入住,前台小姐遗憾地表示酒店只剩行政套和总统套,她也没打算亏待自己,挑了个差不多的行政套便住进去了。
这个晚上,她躺在KingSize的大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半夜又爬起来刷手机,把她在剧场拍的节目单发到了朋友圈,点评了一句:“这是中国历史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