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热血三国之水龙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相传是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人。
孙氏累世在吴郡为官,虽官职不大,也算得是官宦子弟。孙坚少年时,更是仗义任侠,胆大过人,极有谋略。后从军征战,立功无数,更因平定凉州之乱,被封为‘乌程侯’。
初平元年,时为长沙太守的孙坚,接到了传檄,立刻起兵响应。
不过,长沙并非中原,虽说也是荆州大郡,但相比中原,并不是很富足。而景州刺史王睿,对孙坚更极力打压。听闻孙坚要起兵讨董,非但不支持,反而心生恶念。
孙坚也是个胆大之人,对王睿素有怨念。
而今,天下群雄莫不以征讨董卓为己任,王睿身为刺史,却逆势而行,分明自寻死路。
于是孙坚也不迟疑,立刻联络了武陵太守曹寅。
这曹寅,与王睿素来不合。
只是王睿是景州刺史,且甚得荆襄世族拥护,令曹寅虽心怀不轨,却不敢轻举妄动。
孙坚找到曹寅,告诉曹寅,王睿要杀他。
曹寅因而心生恐惧,在孙坚的挑唆之下,他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命孙坚处死王睿。而孙坚明知道那檄文是假的,却毫不犹豫的领受檄文,并率部攻破城池,抓住了王睿,将之斩杀……随后,孙坚又假做醒悟,以曹寅假传檄文的罪名,率部返回武陵,拿下了曹寅,而后将曹寅一并处死,干净利落。
如此一来,孙坚尽得长沙、南郡和武陵三郡兵马,以及兵甲辎重无数,势力倍增……
不过,你若以为孙坚止于此,那就大错特错。
他得了三郡兵马之后,起兵响应袁绍,北上讨伐董卓。
途经南阳郡的时候,他下公文与南阳太守张咨,让他供应军粮。
南阳,是陪都,也是大郡,乃天下最为富庶之地。
其如何富庶呢?
这里有一个对比。
凉州一州之地,人口大约有两百三十万人。
而南阳,不过是豫州一郡,便有人口两百八十万,比之凉州一个州的人口还要多。
时,孙坚统领三郡兵马,多达数万。
而且袁术也力挺孙坚,从袁绍那里讨来了一个官职,拜孙坚为假中郎将。
可张咨却认为,孙坚出兵北上,并无朝廷公文,所以算不得数。加之他手下有人劝说:“孙文台也不过是荆州的一个太守,怎有权利让我们调拨粮饷?实属不该。”
张咨听罢,便不予理睬。
哪知道孙坚看张咨不理睬,二话不说,兵发宛城,将张咨捉拿后,就地斩首,引得整个南阳郡府莫不震惊。而孙坚,则纵兵洗掠了南阳郡库府之后,扬长而去……
一个朝廷命官,却如此目无法纪,其人可见一斑。
但是对孙坚的这种行事风格,袁术却极为欣赏。
在与孙坚汇合之后,他又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命其屯兵鲁阳。
说是表奏,其实就是自行封赏。
反正在袁术的眼中,国已不国,朝廷被董卓把持,根本算不得正统。
也就是说,不必有朝廷的委任,他袁术嘴皮子一碰,孙坚这豫州刺史就算坐实了。
而孙坚呢,更毫不客气的领受了!
在鲁阳休整些时日,孙坚有些不耐烦,决意兵发阳人关。
他打起了豫州刺史的旗号,命长子孙策为前锋,以大将黄盖为副将,统兵三千,攻取阳人。
孙坚的长子孙策,现年已十六岁。
从十四岁开始,孙策便跟随孙坚左右,征战沙场,建功无数。
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武艺高强,勇武过人。
在长沙时,孙坚每每征讨贼寇,必使孙策为先锋,每战必胜,令长沙贼莫不闻风而逃。
“文台,那阳人关守将胡轸,乃董卓帐下猛士,不可小觑。”
当孙坚命孙策出征的时候,有幕僚上前劝说。
孙坚却哈哈大笑,“某观胡轸,插标卖首耳,不足为虑。”
他对幕僚解释道:“当年我在关中平定凉州之乱的时候,曾见过胡轸。
此人无真才实学,性情莽撞,自恃甚高。吾儿非等闲,乃霸王重生,实我孙家狮儿。
区区胡轸,不足为虑,你我只管在此,静候佳音。”
因孙坚这一席话,孙策‘江东小霸王’之名,便迅速传扬开来!
++++++++++++++++++++++++++++++++
胡轸和赵岑抵达阳人关后,便厉兵秣马。
出征之前,华雄曾叮嘱胡轸,只需坚守阳人关,不得出战。
正如孙坚所言,胡轸自恃甚高。
他一直认为,论才干,他远胜华雄,只是因为运气不好,才不得不屈居人下。不过,华雄毕竟是主将,胡轸也不敢违抗命令。所以,他到了阳人关后,也非常本份。
哪怕是孙策率部兵临城下,他也拒不出城交战。
这一来,也使得孙策有些不知所措。
“叔父,那胡轸无胆,不敢出战,只有强攻阳人关。”
孙策毕竟年少气盛,见胡轸避战,顿时急了眼。
好在,副将黄盖把他拦住。
“伯符,不可莽撞。”
黄盖原本是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人,后祖父迁移零陵居住。
黄盖少而家贫,却有壮志,将祖父留给他的书籍熟读于心,后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孙坚出任长沙太守的时候,黄盖便跟随孙坚左右,被孙坚委任以别部司马。
其人严肃,治军严谨,且忠心耿耿。
哪怕孙策是孙坚的儿子,面对黄盖也是战战兢兢。
黄盖说:“伯符,阳人乃坚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我们此次只带了三千兵马,根本无法攻破阳人关,只能平白损兵折将。所以,要破... -->>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相传是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人。
孙氏累世在吴郡为官,虽官职不大,也算得是官宦子弟。孙坚少年时,更是仗义任侠,胆大过人,极有谋略。后从军征战,立功无数,更因平定凉州之乱,被封为‘乌程侯’。
初平元年,时为长沙太守的孙坚,接到了传檄,立刻起兵响应。
不过,长沙并非中原,虽说也是荆州大郡,但相比中原,并不是很富足。而景州刺史王睿,对孙坚更极力打压。听闻孙坚要起兵讨董,非但不支持,反而心生恶念。
孙坚也是个胆大之人,对王睿素有怨念。
而今,天下群雄莫不以征讨董卓为己任,王睿身为刺史,却逆势而行,分明自寻死路。
于是孙坚也不迟疑,立刻联络了武陵太守曹寅。
这曹寅,与王睿素来不合。
只是王睿是景州刺史,且甚得荆襄世族拥护,令曹寅虽心怀不轨,却不敢轻举妄动。
孙坚找到曹寅,告诉曹寅,王睿要杀他。
曹寅因而心生恐惧,在孙坚的挑唆之下,他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命孙坚处死王睿。而孙坚明知道那檄文是假的,却毫不犹豫的领受檄文,并率部攻破城池,抓住了王睿,将之斩杀……随后,孙坚又假做醒悟,以曹寅假传檄文的罪名,率部返回武陵,拿下了曹寅,而后将曹寅一并处死,干净利落。
如此一来,孙坚尽得长沙、南郡和武陵三郡兵马,以及兵甲辎重无数,势力倍增……
不过,你若以为孙坚止于此,那就大错特错。
他得了三郡兵马之后,起兵响应袁绍,北上讨伐董卓。
途经南阳郡的时候,他下公文与南阳太守张咨,让他供应军粮。
南阳,是陪都,也是大郡,乃天下最为富庶之地。
其如何富庶呢?
这里有一个对比。
凉州一州之地,人口大约有两百三十万人。
而南阳,不过是豫州一郡,便有人口两百八十万,比之凉州一个州的人口还要多。
时,孙坚统领三郡兵马,多达数万。
而且袁术也力挺孙坚,从袁绍那里讨来了一个官职,拜孙坚为假中郎将。
可张咨却认为,孙坚出兵北上,并无朝廷公文,所以算不得数。加之他手下有人劝说:“孙文台也不过是荆州的一个太守,怎有权利让我们调拨粮饷?实属不该。”
张咨听罢,便不予理睬。
哪知道孙坚看张咨不理睬,二话不说,兵发宛城,将张咨捉拿后,就地斩首,引得整个南阳郡府莫不震惊。而孙坚,则纵兵洗掠了南阳郡库府之后,扬长而去……
一个朝廷命官,却如此目无法纪,其人可见一斑。
但是对孙坚的这种行事风格,袁术却极为欣赏。
在与孙坚汇合之后,他又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命其屯兵鲁阳。
说是表奏,其实就是自行封赏。
反正在袁术的眼中,国已不国,朝廷被董卓把持,根本算不得正统。
也就是说,不必有朝廷的委任,他袁术嘴皮子一碰,孙坚这豫州刺史就算坐实了。
而孙坚呢,更毫不客气的领受了!
在鲁阳休整些时日,孙坚有些不耐烦,决意兵发阳人关。
他打起了豫州刺史的旗号,命长子孙策为前锋,以大将黄盖为副将,统兵三千,攻取阳人。
孙坚的长子孙策,现年已十六岁。
从十四岁开始,孙策便跟随孙坚左右,征战沙场,建功无数。
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武艺高强,勇武过人。
在长沙时,孙坚每每征讨贼寇,必使孙策为先锋,每战必胜,令长沙贼莫不闻风而逃。
“文台,那阳人关守将胡轸,乃董卓帐下猛士,不可小觑。”
当孙坚命孙策出征的时候,有幕僚上前劝说。
孙坚却哈哈大笑,“某观胡轸,插标卖首耳,不足为虑。”
他对幕僚解释道:“当年我在关中平定凉州之乱的时候,曾见过胡轸。
此人无真才实学,性情莽撞,自恃甚高。吾儿非等闲,乃霸王重生,实我孙家狮儿。
区区胡轸,不足为虑,你我只管在此,静候佳音。”
因孙坚这一席话,孙策‘江东小霸王’之名,便迅速传扬开来!
++++++++++++++++++++++++++++++++
胡轸和赵岑抵达阳人关后,便厉兵秣马。
出征之前,华雄曾叮嘱胡轸,只需坚守阳人关,不得出战。
正如孙坚所言,胡轸自恃甚高。
他一直认为,论才干,他远胜华雄,只是因为运气不好,才不得不屈居人下。不过,华雄毕竟是主将,胡轸也不敢违抗命令。所以,他到了阳人关后,也非常本份。
哪怕是孙策率部兵临城下,他也拒不出城交战。
这一来,也使得孙策有些不知所措。
“叔父,那胡轸无胆,不敢出战,只有强攻阳人关。”
孙策毕竟年少气盛,见胡轸避战,顿时急了眼。
好在,副将黄盖把他拦住。
“伯符,不可莽撞。”
黄盖原本是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人,后祖父迁移零陵居住。
黄盖少而家贫,却有壮志,将祖父留给他的书籍熟读于心,后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孙坚出任长沙太守的时候,黄盖便跟随孙坚左右,被孙坚委任以别部司马。
其人严肃,治军严谨,且忠心耿耿。
哪怕孙策是孙坚的儿子,面对黄盖也是战战兢兢。
黄盖说:“伯符,阳人乃坚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我们此次只带了三千兵马,根本无法攻破阳人关,只能平白损兵折将。所以,要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